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研究/长三角区域践行新发展理念丛书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832792
  • 作      者:
    作者:洪银兴//孙宁华|责编:初少磊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作者简介
洪银兴,1950年9月生,汉族,江苏常州人,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十七大代表。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组专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会长、第四、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人大第八、九、十届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杂志副主编。
展开
内容介绍
长三角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家的创新高地,最为重要的是拥有提供原创性科技成果的高地。在国家首批批准的三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就有两家,即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长三角不同区域和行政层级所拥有的创新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整个创新链中承担的历史使命也不尽相同。基于这一原因,本书选取了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创新经济体,剖析它们如何结合自身已有资源和优势以创新促经济发展的动力作用,对各个地区的创新发展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最有特色的部分。把这些部分内容综合起来就可以发现创新型区域的基本特征。
展开
目录
导论 各具特色的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
一、上海: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二、浙江: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三、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四、合肥: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五、苏州:创新园区支撑科技和产业创新
六、昆山: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七、常州科教城: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八、展望:长三角地区创新一体化
第一章 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型区域建设
一、建设创新型区域的新时代要求
二、长三角地区创新型区域建设
三、创新极(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四、创新极与外围地区的有效对接
第二章 高等教育高地支持长三角区域创新一体化
一、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现状及其创新优势
二、长三角区域创新一体化建设及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三、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对区域创新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研究
四、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高地建设及其对区域创新的支持路径
附录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及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上海: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一、上海科创中心的定位
二、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构建
三、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就
四、张江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及其效应的放大
五、上海科创中心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四章 浙江: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一、浙江省创新发展的成效
二、浙江省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五章 南京:以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一、在长三角区域创新一体化中定位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南京的新型研发机构及其作用
三、南京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和绩效
四、争创南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第六章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
一、安徽在长三角区域中还是创新“注地”
二、创新“洼地”的突破
三、加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安徽省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七章 苏州:以创新园区支撑科技和产业创新
一、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二、外资升级引领产业创新
三、高水平科技园区成就创新“策源地”
四、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核心区
第八章 昆山:高质量开放驱动科技和产业创新
一、昆山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昆山产业转型与升级
三、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放动力
四、产业创新的政府推动
第九章 常州科教城: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一、从大学城到科教城的提升
二、政府主导的产学研协同
三、常州科教城建设成效
四、新发展阶段做强区域创新内核
第十章 以创新一体化推动长三角全域一体现代化
一、长三角区域内的二元结构
二、长三角全域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三、科创中心与科创成果产业化的一体化布局
四、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布局
五、后发展地区实现现代化跨越的基础条件和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