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全面小康,一个不落"的任务目标,从多维贫困与多元扶贫视角,系统梳理了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政府凝聚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和贫困主体的力量,走出一条在道德、文化、法制三大上层建筑的助力下,多扶贫主体协同推进的多元扶贫成功实践道路。立体呈现了围绕共同富裕目标,中国政府坚持把扶贫减贫任务纳入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各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完成各项扶贫任务,在不断投入财政资金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持的效率与结构,通过道德、文化、法治等方式,团结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同时接受中国社会各界与全球范围内其他主体对中国扶贫成效的检验的现实选择。系统揭示了蕴含在这场波澜壮阔、彪炳史册攻坚战中的理论逻辑,梳理提炼出了包括增长扶贫、转移支付扶贫、赋权扶贫、赋能扶贫等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具体扶贫模式。探讨并深入阐释了在这一模式选择下,中国所取得的成效及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基于具体实践案例,生动展示了基层脱贫工作等方面的实践。
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准确了解中国扶贫工作和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深刻理解新时代脱贫攻坚战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全面把握新时代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本书的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产生积极的学术影响。
本书围绕"全面小康,一个不落"的任务目标,从多维贫困与多元扶贫视角,系统梳理了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践中,中国政府的多元扶贫成功实践道路。立体呈现了围绕共同富裕目标,中国政府坚持把扶贫减贫任务纳入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各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完成各项扶贫任务,不断优化财政支持的效率与结构,团结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接受中国社会各界与全球范围内其他主体对中国扶贫成效的检验的现实选择。系统揭示了蕴含在这场攻坚战中的理论逻辑,梳理提炼出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具体扶贫模式。探讨并深入阐释了在这一模式选择下,中国所取得的成效及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基于具体实践案例,生动展示了基层脱贫工作等方面的实践。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意义1
第二节 文献综述12
第三节 内容安排27
第二章 多维贫困与多元扶贫 33
第一节 贫困与多维贫困33
第二节 多元扶贫36
第三节 政府42
第四节 市场49
第五节 社会53
第六节 道德56
第七节 文化60
第八节 法制64
第九节 启示66
第三章 增长扶贫 68
第一节 增长与减贫69
第二节 增长溢出效应75
第三节 全球增长溢出效应80
第四节 中国增长溢出效应83
第五节 启示96
第四章 转移支付扶贫 100
第一节 转移支付101
第二节 中央转移支付104
第三节 地方转移支付122
第四节 对口帮扶132
第五节 启示146
第五章 赋权扶贫 151
第一节 生存权152
第二节 选择权160
第三节 迁徙权164
第四节 知情权170
第五节 参与权175
第六节 美好生活权179
第七节 启示182
第六章 赋能扶贫 183
第一节 理论与政策184
第二节 义务教育188
第三节 职业教育199
第四节 干中学211
第五节 启示216
第七章 基础设施扶贫 221
第一节 模式221
第二节 机制235
第三节 制度安排246
第四节 路径253
第五节 启示257
第八章 收入分配扶贫 262
第一节 模式263
第二节 路径271
第三节 制度安排281
第四节 机制286
第五节 启示297
第九章 产业扶贫 299
第一节 模式300
第二节 机制324
第三节 制度安排336
第四节 路径349
第五节 启示358
第十章 资产扶贫 360
第一节 模式361
第二节 机制365
第三节 制度安排375
第四节 路径381
第五节 启示388
第十一章 就业扶贫 393
第一节 模式394
第二节 机制401
第三节 制度安排408
第四节 路径412
第五节 启示423
第十二章 语言扶贫 426
第一节 模式427
第二节 机制439
第三节 制度安排445
第四节 路径449
第五节 启示461
第十三章 文化扶贫 464
第一节 互动机制465
第二节 模式473
第三节 制度建设484
第四节 路径486
第五节 启示493
第十四章 孝道扶贫 498
第一节 模式499
第二节 机制511
第三节 制度安排515
第四节 路径519
第五节 启示524
第十五章 社会兜底扶贫 527
第一节 模式528
第二节 机制536
第三节 制度安排542
第四节 路径548
第五节 启示554
第十六章 总结与展望 561
第一节 结论562
第二节 启示578
第三节 建议584
参考文献 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