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定制化绿色信息影响研究(探索验证和解释)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03989
  • 作      者:
    作者:王建明|责编:石卉//陈晶晶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内容介绍
《定制化绿色信息影响研究:探索、验证和解释》对定制化绿色信息及其影响作用进行专门研究,整合使用探索性研究(分析定制化绿色信息维度结构的四大主范畴)、验证性研究(分析定制化绿色信息四维度对绿色消费行为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和解释性研究(分析定制化绿色信息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三种研究方法,对定制化绿色信息及其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试图为推动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政策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证据,也从消费视角推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耗竭、污染物排放、雾霾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提高绿色消费意识、推进绿色消费行为、实现节能减排成为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共识。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化石能源消耗导致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全球性重大议题(Wang etal.,2017)。工业革命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储水平为0.028%,而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储水平相当于0.043%。二氧化碳存储水平的升高使全球温度上升了0.5℃以上。在未来几十年内,由于气候系统的惯性作用,温度很可能至少再上升0.5℃。即便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现有水平不变,到2050年,二氧化碳存储水平也将达到0.055%。而且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消费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会逐年增加,因此0.055%的存储水平可能会在2035年或更早达到。按照这种水平,有77%~99%的可能性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超过2℃(任小波等,2007)。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发布了全面、权威的第四次报告,运用*新的科学证据,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脆弱性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曹荣湘,2010)。2013年9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给出了更多的观测数据和证据证实全球正在变暖:自1880年以来,地球平均的表面温度上升0.85℃;过去三个十年,每一个十年都比自1850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十年更炎热;过去30年是公元600年以来*热的30年;来自化石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和土地使用导致的温室气体也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至少是80万年来的*高水平;到2100年,全球气温会上升2~4.8℃,海平面会上升26~81cm;从1901年到2010年,海平面上涨了19cm,比过去两千年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快,21世纪的海平面上涨速度会更快;预计到2050年,北极区将成为几近无冰的区域(沈永平和王国亚,2013)。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难频发、海平面上升等诸多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具体来说,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任小波等,2007)。①引发冰雪融化,导致洪水等自然灾害,随之便是水资源的短缺,这将威胁全球1/6的人口。②引起粮食作物产量下降。气温每上升1℃,粮食产量将减少10%,温度持续升高4℃或更高,将使全球的粮食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③导致大范围的营养失调和过热造成的死亡,同时可能引发带菌疾病的迅速传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气候变化*大、*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热浪。④致使生态系统脆弱化。二氧化碳的存储水平升高致使海水更酸,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对鱼类生存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气温每提高2℃,就有15%~40%的物种面临灭绝。⑤导致海平面上升、风暴和其他相关灾害风险。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五次报告,21世纪1/3的额外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造成海洋酸化、强热带气旋出现的频率将会更高。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巨大,世界各个地区都将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然而受冲击*大的还是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近100年来,中国平均地表温度明显增加约0.8℃,超过了全球同期气温增加的平均值0.74℃。而且,近50年来,中国气温上升尤为明显。另据预测,2050年气温将上升2.3~3.3℃,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也可能增加(邢冀,2009)。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很小,却极易受到海平面上升、风暴、洪水和其他气候变化相关灾害的影响,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已成为当务之急(王奎庭,2015)。
  第二节 节能减排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这是不争的事实。更重要的是,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90%以上是由人类消费能源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的。2013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指出,极有可能(95%的可能性)是人为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②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第四次报告,要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确保未来全球气温相对于工业革命前上升不超过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需稳定在0.045%的水平。为此,就2020年中期而言,发达国家需要在1990年基数上减排25%~40%,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应相对于正常的排放轨迹下降15%~30%。就2050年远期而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则需要相对当前减排50%(曹荣湘,2010)。如果一切按照原来的能源消费模式,全球将在2015年570亿t温室气体(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基础上,增长至2100年的1390亿t,相比工业化前温度上升2.7~5.9℃,二氧化碳浓度则将达到0.0889%至0.0922%历史极值。如果各国遵循巴黎会议所作承诺,2100年温度上升将控制在2.0~4.6℃,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661%至0.0684%,若2030年承诺期结束后各国不再进一步采取行动,排放量将重新进入上升轨道。如果做出更加积极的减排努力,2100年温度上升将控制在1.0~2.7℃,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47%至0.0484%(蔡斌,2016)。
  推行节能减排(节约资源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以限制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确立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Melting Ice—A Hot Topic?),200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Your Planet Needs You—Unite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连续三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都与气候变化问题密切相关。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大会达成《哥本哈根协议》,虽然该协议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它至少表明了世界各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201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Raise Your Voice,Not the Sea Level),旨在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紧急行动,帮助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不断增加的风险,尤其是气候变化。这再次反映了当前削减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性和紧迫性。201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旨在鼓励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③,以及通过有意识的消费行为,减少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为生命呐喊”(Go Wild for Life),中国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201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与自然,相联相生”(Connecting People to Nature),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塑战速决”(Beat Plastic Pollution),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19年世界环境日由中国主办,主题为“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Beat Air Pollution);202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Time for Nature)。从近几年环境日主题看,世界和中国都越来越强调动员社会各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履行节能减排责任。
  虽然有部分国家仍未针对气候变化做出改变(Hayat etal.,2019),但是推行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已提上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发展议程。例如,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早提出了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概念,并承诺205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60%,建立低碳经济社会。2009年英国公布《英国低碳转型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英国到2020年的低碳行动路线图。欧盟、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也都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政策和策略措施,以降低碳排放量。表1-1总结了部分主要国家/地区/组织降低碳排放的政策及其目标。
  表1-1 主要国家/地区/组织降低碳排放的政策及其目标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 2
第二节 节能减排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3
第三节 节能减排成为中国关注的焦点 10
第四节 消费领域节能减排成为重要课题 14
第五节 绿色消费问题与定制化绿色信息 18
第二章 定制化绿色信息及其影响的研究述评 23
第一节 定制化信息及其影响 24
第二节 绿色信息及其影响 32
第三节 信息框架效应 40
第四节 相关中介变量及其作用 47
第五节 相关调节变量及其作用 57
第六节 本章小结 65
第三章 定制化绿色信息及其影响的相关理论 69
第一节 信息影响作用 70
第二节 个体行为机理 84
第三节 消费决策过程 10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07
第四章 定制化绿色信息的维度结构探索 109
第一节 质性研究设计 110
第二节 资料收集方法 116
第三节 扎根理论 119
第四节 开放式编码 123
第五节 主轴编码 125
第六节 选择性编码 127
第七节 本章小结 128
第五章 定制化绿色信息的影响验证:四维度间的差异比较 131
第一节 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132
第二节 实验设计和样本描述 138
第三节 主效应检验 144
第四节 中介效应检验 150
第五节 调节效应检验 152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54
第六章 定制化绿色信息的影响解释:获得和损失的差异比较 157
第一节 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158
第二节 实验设计和样本描述 164
第三节 主效应检验 171
第四节 中介效应检验 178
第五节 调节效应检验 179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84
第七章 定制化绿色信息的影响解释:得失和反馈的综合效果 189
第一节 实验设计和样本描述 190
第二节 主效应检验 196
第三节 中介效应检验 202
第四节 调节效应检验 204
第五节 不同情境下定制化绿色信息的差异检验 208
第六节 本章小结 210
第八章 定制化绿色信息的影响解释:自身和他人推荐的差异 213
第一节 研究假设和概念模型 214
第二节 实验设计和样本描述 218
第三节 主效应检验 224
第四节 消费者涉入度的调节效应检验 230
第五节 产品属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234
第六节 本章小结 240
第九章 定制化绿色信息影响的研究结论和应用启示 243
第一节 定制化绿色信息影响的结论 244
第二节 定制化绿色信息设计的思路 253
第三节 定制化绿色信息实施的策略 268
第四节 总结和展望 276
参考文献 281
附录一 实验一的实验材料和测试问卷 335
附录二 实验二的实验材料和测试问卷 342
附录三 实验三的实验材料和测试问卷 348
附录四 实验四的实验材料和测试问卷 351
图目录
图2-1 信息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44
图3-1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71
图3-2 说服模型 72
图3-3 规范激活理论 75
图3-4 目标设置理论框架 79
图3-5 前置-进行理论 80
图3-6 态度-情境-行为理论 85
图3-7 理性行为理论 86
图3-8 整合性理性行为模型 87
图3-9 计划行为理论 88
图3-10 习惯行为理论 90
图3-11 人际行为理论 90
图3-12 知信行理论 91
图3-13 知情意行理论 93
图3-14 扩展的知信行理论 93
图3-15 动机-能力-机会模型 95
图3-16 环境价值观-态度系统模型 96
图3-17 价值观-态度-行为系统模型 97
图3-18 价值观-信念-规范理论 98
图4-1 扎根理论研究过程与量化研究过程的比较 121
图4-2 扎根理论的资料编码流程 122
图4-3 定制化绿色信息的维度结构模型 128
图5-1 本章研究的概念模型 138
图5-2 对照组和定制化信息组之间的均值比较 149
图6-1 本章研究的概念模型 164
图6-2 不同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的差异描述 173
图6-3 不同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对感知价值与购买决策的交互效应检验 175
图6-4 不同定制化目标框架下的感知价值与购买决策差异 176
图6-5 不同定制化目标框架下的购买决策差异 177
图6-6 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检验图 179
图6-7 消费者涉入度与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对感知价值的三重交互作用 181
图6-8 消费者涉入度与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对购买决策的三重交互作用 182
图6-9 解释水平与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对购买决策的三重交互作用 184
图7-1 本章研究的概念模型 191
图7-2 不同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的差异描述 197
图7-3 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对感知价值与购买决策的交互作用 200
图7-4 不同目标框架下的感知价值与购买决策差异 200
图7-5 不同类型家庭与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的交互分析 202
图7-6 定制情境下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检验图 204
图7-7 涉入度与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对购买决策的三重交互作用 206
图7-8 解释水平与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对购买决策的三重交互作用 208
图8-1 本章研究的假设模型 218
图8-2 不同定制化绿色信息推荐类型的差异描述 228
图8-3 前期考虑和后继选择阶段差异描述(客观) 229
图8-4 前期考虑阶段差异描述 232
图8-5 后继选择阶段差异描述 232
图8-6 涉入度与定制化推荐类型对前期考虑阶段的交互作用 233
图8-7 涉入度与定制化推荐类型对后继选择阶段的交互作用 234
图8-8 前期考虑阶段差异描述(客观) 238
图8-9 后继选择阶段差异描述(客观) 238
图8-10 前期考虑阶段差异描述(主观) 239
图8-11 后继选择阶段差异描述(主观) 240
附图1-1 对照组视频截图(实验材料Ⅰ) 335
附图1-2 定制化绿色反馈信息组视频截图(实验材料Ⅱ) 336
附图1-3 定制化绿色获得信息组视频截图(实验材料Ⅲ) 337
附图1-4 定制化绿色损失信息组视频截图(实验材料Ⅳ) 337
附图1-5 定制化绿色贴士信息组视频截图(实验材料Ⅴ) 338
附图2-1 获得-大尺度信息策略(实验材料Ⅰ) 341
附图2-2 获得-小尺度信息策略(实验材料Ⅱ) 342
附图2-3 损失-大尺度信息策略(实验材料Ⅲ) 343
附图2-4 损失-小尺度信息策略(实验材料Ⅳ) 344
附图4-1 基于自己推荐—高经济价值(实验材料Ⅰ) 350
附图4-2 基于他人推荐—高经济价值(实验材料Ⅱ) 351
附图4-3 基于自己推荐—低经济价值(实验材料Ⅲ) 352
附图4-4 基于他人推荐—低经济价值(实验材料Ⅳ) 353
表目录
表1-1 主要国家/地区/组织降低碳排放的政策及其目标 6
表1-2 近年来中国削减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部分政策及主要内容 11
表1-3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14
表1-4 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15
表1-5 生活能源消费量 16
表1-6 推进绿色消费的干预策略总结 20
表2-1 定向广告分类的研究回顾 26
表2-2 部分网络推荐系统概念回顾 28
表2-3 个性化网络推荐系统分类的相关研究回顾 29
表2-4 三类框架效应的比较分析 42
表2-5 框架效应的分类汇总 43
表2-6 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分类维度 48
表2-7 部分学者对消费者涉入度的定义汇总 58
表2-8 部分学者对消费者涉入度分类的汇总 58
表2-9 涉入度与框架效应的研究 60
表2-10 解释水平的具体应用汇总 62
表2-11 高解释水平与低解释水平的具体特征 63
表2-12 部分学者对产品属性分类的汇总 64
表3-1 施瓦茨的亲社会行为模式 75
表3-2 行为机理和行为变革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98
表3-3 部分学者对消费者偏好不一致的研究汇总 102
表3-4 消费决策过程理论模型汇总 106
表4-1 不同学者对质性研究的概念界定 111
表4-2 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优劣对比 115
表4-3 探索性研究的样本描述 119
表4-4 开放式编码分析过程节选 124
表4-5 开放式编码分析结果 125
表4-6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126
表5-1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文字材料 139
表5-2 本书研究测量量表汇总 141
表5-3 各测量量表的信度 142
表5-4 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 143
表5-5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143
表5-6 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 144
表5-7 正式试验各变量均值和标准差 145
表5-8 反馈组与对照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45
表5-9 获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46
表5-10 损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47
表5-11 贴士组与对照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48
表5-12 不同定制化绿色信息组之间的差异 150
表5-13 理论模型路径系数(定制化绿色信息组VS.对照组) 151
表5-14 中介效应结果(定制化绿色信息组VS.对照组) 152
表5-15 绿色涉入度的调节效应检验 153
表5-16 本章研究结果汇总 154
表6-1 定制化绿色信息的内容设计 166
表6-2 实验二被试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 169
表6-3 量表及其Cronbach’s α系数 170
表6-4 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 171
表6-5 个体感知价值与购买决策的描述性分析 172
表6-6 不同特征个体的感知价值和行为差异 173
表6-7 不同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对感知价值与购买决策的主效应检验 174
表6-8 不同定制化绿色信息策略对购买决策的主效应检验 177
表6-9 目标框架、尺度框架对感知价值与绿色购买决策的影响 178
表6-10 定制化绿色信息对购买决策影响的回归分析 179
表6-11 消费者涉入度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Ⅰ) 180
表6-12 消费者涉入度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Ⅱ) 181
表6-13 解释水平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Ⅰ) 182
表6-14 解释水平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Ⅱ) 183
表6-15 本章研究结果汇总 184
表7-1 家庭每月人均用电情况调查表 193
表7-2 实验三被试基本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 194
表7-3 量表及其Cronbach’s α系数 195
表7-4 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 195
表7-5 个体感知价值与购买决策的描述性分析 196
表7-6 不同类型家庭对感知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