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合作共赢: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研究》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906696
  • 作      者:
    宋微 著
  • 出 版 社 :
    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宋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政治学博士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美富布赖特项目联合培养博士”。
  主要从事非洲研究、发展援助政策研究,先后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美国研究》《近代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以及《环球时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80余篇;出版《被搅动的战略底端——冷战后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及效果评估(1990-2016)》《聚焦发展能力——发展合作视角下中国支持非洲加强治理能力建设研究》等专著两部,被“人民网”“Global Times”“China Daily”“China Watch”、《环球时报》以及“中国日报智库”报道并刊登书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翻译并编撰《世界主要政党规章制度文献——肯尼亚》《世界主要政党规章制度文献——尼日利亚》《世界主要政党规章制度文献——南非》等非洲国家政党制度文献三部,被列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出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两项、参与撰写商务部等单位委托项目三十余项。
  除多篇文章获得“环球网”“中非合作论坛网”“一带一路网”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务转载、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系等列为“必读文献”外,研究成果先后获得“2019年全国商务发展成果奖报告类三等奖”“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研究院中国智库创新人才青年标兵奖”“2015年商务部研究院优秀科研工作者”“2014年全国政治学博士后优秀论文奖”以及“2013年全国商务发展成果奖优秀论文奖”等多项表彰。
展开
内容介绍
  宋微博士的《合作共赢: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研究》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当下,世界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袭击,非洲与其他大陆一样正遭受着这场灾难。新冠疫情对每个人一样,不论是贫者还是富者,对各个国家都是一样,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对各种肤色的人群都是一样,无论你是黑色、白色、黄色或棕色。面对这个共同的威胁,人类只有团结携手,才能共御疾病。这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一种提法或战略变成了不可回避的现实选择。
  宋微博士的新作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关系的主要脉络,从理论、政策和展望三个层面分析中国与非洲合作共赢的历史与现实。
  《合作共赢: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研究》的可取之处在于以合作共赢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中非合作的时代特征,也从政策层面剖析了中国在多领域对非洲援助以及各方的评价与困惑,并对中非合作的未来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作者还以四个案例作为附录,对中非合作的四种形式(对外援助、发展贷款、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进行了分析。
展开
精彩书评
  ★一本全面展现中国对非关系指导思想、对非政策和中非关系前景的优秀著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清敏
  
  ★这本专著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以中非合作的重大时期、节点和举措为逻辑切人点,从战略高度分析和阐释了中非关系及合作共赢的真实内涵,揭示了“一带一路”与中非共建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基础与现实前景,特别回应了有关中国对非洲援助和中美在非合作等问题。本书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深刻的前沿性,内容丰富、视野开阔、文笔清新,是国内学术界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背景下中非关系发展的创新性力作。
  ——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永蓬
  
  ★要想深入了解中非关系,理解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可以从这本书开始读起。它不仅回答了中非如何实现合作共赢,而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中非实现共同发展的路径。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张海冰
展开
精彩书摘
  《合作共赢: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研究》:
  三、“论坛”的作用
  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合作全面展开并飞速发展。
  在落实对非优惠贷款政策方面,2004年,中国先后向46个非洲国家提供各类援助167笔,在29个非洲国家承担了42批一般物资项目,在27个国家承担了38个技术合作项目等。通过这些援助,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兴建了~批道路、学校、城市供水、医院等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项目。在减免债务方面,自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到2002年底,中国已与31个非洲国家签署减债协议,共减免债务105亿元人民币,提前兑现了减债承诺,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广泛赞誉。2005年,中国继续向非洲承诺,在两年内,中国免除或以其他处理方式消除所有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贫穷国和2004年底前对华到期未还的全部无息和低息贷款。在34个非洲重债国中,绝大部分国家都与中国有外交关系,因此,这项举措可以大大减轻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从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到2008年,中国与28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签署了免债协议书,完成了大半的减债承诺。
  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非洲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国在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上宣布设立“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到2002年,中国共举办4期非洲经济管理官员研修班,来自38个非洲国家的近87名经济官员参加了培训,以及8期专门面向非洲学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班,来自35个非洲国家的262名学员参加了农业、沼气、太阳能等30个专业的技术培训班。为落实2003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为非洲国家培训、培养1万名各类人才的诺言,2004年中国在“非洲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基础上增加资金投入,设立“对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部际协调机制”。截至当年末,中国共接收2446名非洲学员来华培训。同年中国商务部为非洲举行培训班100期,培训各类人才1600多人。从2006年到2008年,中国共举办非洲培训班165个,为几乎所有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共培训4150人。除了举办专业研修班,中国还设立政府奖学金,鼓励非洲留学生来华学习。从2000年到2005年,有7562人次非洲留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2005年,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非洲学生总计1367人。落实了2006年北京峰会上中国领导人的承诺,中国对非洲学生发放的政府奖学金达到4000人次。此外,为加强同非洲的职业教育合作,中国还建立了专门的教育援非基地。2003年初,中国教育部在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第一个教育援非基地,主要负责对非洲国家的职业教育进行师资培训、派遣援非职业技术教师,为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提供咨询等任务。
  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中国也加大了对非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力度。2003年,非洲之角和非洲南部遭遇罕见旱灾,1000多万人面临饥荒。中国立即向津巴布韦、厄立特里亚等6个非洲国家提供1.8万吨的玉米。为缓解几内亚的粮食危机,中国向几提供了220吨大米。为援助受乌干达北部叛军袭扰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中国不但向乌干达政府提供了一批日常生活物资,还向流人索马里的难民提供了一批蚊帐、毛毯等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对于非洲地区高发的传染病,中国也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援助。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非洲35个国家派有36支医疗队,近900人,分布在94个医疗点。仅2008年,中国援非医疗队就为40多个非洲国家的120万患者实施了救治,开展约10万例手术,抢救了约3万人次危重病人。
  在援非人员派遣方面,中国政府还启用了援非青年志愿者的方式。2004年中国除派遣300多名农业专家以及60多名职业教育教师赴非洲国家外,还启动了派遣援外青年志愿者计划。2005年,中国首次派出12名志愿者赴埃塞俄比亚工作。在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承诺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到2008年中国共向3个非洲国家派出了75名青年志愿者。
  在经贸合作方面,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框架之下,中国和非洲的经贸合作朝着机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宣布,中国与20多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在11个国家设立“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促进中心”。2003年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给予非洲部分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对华出口商品零关税待遇。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上,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
  ……
展开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第一节 支持非洲国家民族解放
一、非洲国家独立急需外部支持
二、对非关系“五项原则”与经济援助“八项原则”
三、划分“三个世界”
第二节 “被非洲兄弟抬进了联合国”
一、第二次建交高潮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三、第三次建交高潮
第二章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一节 促进共同发展
一、鼓励非洲国家摆脱“乌托邦”式的发展幻想
二、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支持非洲经济发展
三、在联合国框架下相互政治支持
第二节 中国企业大举进军非洲
一、大型国有企业夯实非洲经济基础
二、私营企业助推非洲民生事业发展
第三章 坚持互助互利促进共同繁荣
第一节 创设中非合作论坛
一、“论坛”的机制
二、“论坛”的运行
三、“论坛”的作用
第二节 “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
一、西方提出“北京共识”
二、“北京共识”的现实基础
三、对“华盛顿共识”的冲击和影响
第四章 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

政策篇
展望篇
附:案例篇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