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灾荒赈贷制度研究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1239
  • 作      者:
    作者:杨乙丹|责编:贺茹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灾荒赈贷制度为中心探讨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在社会救助方面的尝试,对于探索历史规律,揭示历史真相,并为当今社会救助提供有益借鉴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书选题角度和切入点也正因此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价值。


展开
作者简介

  杨乙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专业博士,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历史系农业与乡村史项目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农业史、灾荒史、农村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国农史》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向灾民发放救助性赈贷,是中国数千年荒政实践的重要面向,但学界对其研究较为薄弱。中国古代的灾荒赈贷涉及灾害识别、仓储制度、国家信贷等问题,颇为复杂。本书以具有赈贷功能的备荒仓储为主线,对古代灾荒赈贷的起源、内在规定、运行发展、社会功效等进行了梳理、考辨;在方兴未艾的灾荒史研究中,对中国古代灾荒赈贷制度进行研究,也是一个应该完成的学术任务,希望借此推动中国灾荒史研究进一步深化,并对现当代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和灾后社会经济恢复重建提供史鉴。
展开
精彩书摘

然而,金融学家和经济史学者却明确告诉我们,灾荒赈贷制度运行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运行规则却一再被突破,进而产生了“最需要钱的人最贷不到钱”、“名义上是救助性的低息放贷,实际上却是高利贷”、“需要放贷的时候却得不到”等悖论。为了揭示这些悖论何以生成,我们从灾赈制度发展及其精细化陷阱、道义自觉的个体化危机、多重压力下国家灾荒赈贷责任转嫁等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尤其是从持续的灾蠲与公共财政压力之间的矛盾、国家催纳赋税的考课与官员奏报灾伤的矛盾、赈贷债务的蠲免与制度设计的偿还性矛盾、国家蠲缓施恩与民户额外邀恩的矛盾、统治者追求道义收益和维护现实利益的矛盾入手,分析了“非责以必偿”为何难以实现。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灾荒赈贷制度的蕴生与早期实践
第一节 赈贷之源起
第二节 周代国家的制度化实践及其困境
第三节 诸侯国赈贷事业的延续与式微
第四节 “赈凶”和“贷无种”的道义文化发展

第二章 制度内涵形塑及其道义逻辑
第一节 赈给、赈粜与赈贷的分野
第二节 功能面向:从“资东作”到“弭盗贼”
第三节 内在规定:从“有田无力耕者”到“非责以必偿”
第四节 制度约束的道义逻辑

第三章 诸色官仓赈贷职能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官仓主导下的灾荒赈贷
第二节 专门备荒仓储创建后官仓赈贷功能的弱化
第三节 备荒仓储主导下官仓赈贷功能的延续

第四章 备荒仓储的多元赈贷实践
第一节 常平仓与灾荒赈贷制度的分合
第二节 义仓制度变迁与赈贷职能质变
第三节 社仓赈贷功能的沿承与制度演进
第四节 预备仓及其备荒赈贷功能的兴衰
第五节 备荒仓储的多元分化与地方性赈灾实践

第五章 灾荒赈贷制度的典型创新及其审视
第一节 新莽王朝重构普惠信贷的努力
第二节 隋唐义仓对巨灾导向型赈贷模式的有限矫正
第三节 目标冲突下青苗法的失败
第四节 社仓的底层赈贷实践与持续运转困局
第五节 济农仓与“周忱难题”

第六章 灾荒赈贷制度运行悖论解析
第一节 耐人寻味的悖论
第二节 灾赈制度发展及其精细化陷阱
第三节 赈贷债务的蠲缓与道义虚化
第四节 道义自觉的个体化危机
第五节 国家灾荒赈贷责任转嫁

第七章 余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