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荒赈贷制度为中心探讨中国古代封建政权在社会救助方面的尝试,对于探索历史规律,揭示历史真相,并为当今社会救助提供有益借鉴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书选题角度和切入点也正因此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学术价值。
然而,金融学家和经济史学者却明确告诉我们,灾荒赈贷制度运行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运行规则却一再被突破,进而产生了“最需要钱的人最贷不到钱”、“名义上是救助性的低息放贷,实际上却是高利贷”、“需要放贷的时候却得不到”等悖论。为了揭示这些悖论何以生成,我们从灾赈制度发展及其精细化陷阱、道义自觉的个体化危机、多重压力下国家灾荒赈贷责任转嫁等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尤其是从持续的灾蠲与公共财政压力之间的矛盾、国家催纳赋税的考课与官员奏报灾伤的矛盾、赈贷债务的蠲免与制度设计的偿还性矛盾、国家蠲缓施恩与民户额外邀恩的矛盾、统治者追求道义收益和维护现实利益的矛盾入手,分析了“非责以必偿”为何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