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会不会由此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一蹶不振,一直是经济学中争论不休的问题。世界银行曾经从事了一项研究,观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先后有几十个国家或经济体进入工业化阶段,但大部分都是在中等收入阶段就很难继续发展,落入了不同类型的中等收入陷阱,只有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或经济体进入了高收入社会。但这13个国家或经济体都表现出了一个规律,就是它们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当人均GDP达到11000国际元(这里的国际元使用的是麦迪森数据)时,增长速度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回落,幅度为40%-50%,有些甚至达到一半以上。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如果陷阱是存在的,那么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实际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背后是中等收入国家或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我称之为产业体系的结构陷阱。
现行产业体系由两类产业组成:一类是以劳动密集型、部分资本密集但以低端技术为主的传统产业,其中既有制造业,也有农业与服务业;另一类是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如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装备、芯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也包括现代农业与高端服务业。研究发现,国家或经济体到了中等收入阶段,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价格上升,导致企业的商务成本上升,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产业大多盈利能力下降,全球竞争力减弱,呈衰落态势,于是这些产业开始进行全球的区域性转移,而本地产业空洞化开始。另外,虽然新兴高技术产业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有市场需求,且需求的增长速度也很快,但是这类产业的发展对中等收入国家或经济体而言有两个重要的困难:一是缺乏技术、缺乏创新,但研发需要资本、人才与时日,不是一时可以让这些产业迅速发展的。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它们自然要封锁技术,因为这类产业恰恰是它们的优势产业,它们要保持竞争优势。因此,中等收入国家或经济体要发展本国的在全球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十分困难的。
可以发现,凡是没有进入高收入行列、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经济体都是由于新兴产业发展不起来、传统产业又全面衰落,导致经济负增长或停滞、失业与其他社会问题严重的状况。这就是中等收入国家或经济体在产业体系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陷阱。历史证明,只有走出这个陷阱,中等收入国家或经济体才能进入高收入状况,进入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的行列。因此,中等收入国家或经济体如何走出产业结构性陷阱是关系到这些国家或经济体前途命运的关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