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1164749
  • 作      者:
    作者:宋杰|责编:齐浣心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三国专家、军事地理学者宋杰教授推出新著,“三国兵争”系列又填新品种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续编、《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姊妹编

·三十张作者手绘地图,双色印制,形象展示三国时期地形、攻防路线


展开
作者简介

宋杰,著名历史军事地理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及历史军事地理,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有《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三国人物风云录》《先秦战略地理研究》《两魏周齐战争中的河东》《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汉代监狱制度研究》等,其中《汉代监狱制度研究》入选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展开
内容介绍

《三国战争与地要天时》是宋杰教授三国战争系列中的第三部,书中收录了有关三国兵争的九个专题研究,深入探讨董卓与关东诸侯战争的起因、过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曹操对“天府之国”关中的逐步控制、征伐与经营,以及该地在曹魏建国后发挥的重要作用;吴魏逍遥津之战的背景、规模及魏军的“斩将搴旗”战术,通过孙权遇险反映出来的性格特点;刘备攻取益州的经过与谋略,此后他重返荆州作战两次失利的原因;汉末三国的重镇孱陵与公安,三国战争中的险要关塞阴平,有着怎样重要的战略作用;汉末三国交战各方所设置的“军师”,“天时”对三国战争有着怎样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董卓进京前后的军事实力

董卓是凉州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岷县)人,年轻时“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他身体健壮,武艺高强;“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在汉桓帝末年,董卓“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两汉西北的天水、陇西、安定、北地、西河、上郡等地靠近边陲,民俗尚武,“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所谓“良家子”,是指出身从事农牧业的家庭,“医、商贾、百工不得豫也。”其中武艺出众者有机会被选拔到朝廷去做羽林军、期门军的郎官,以后作战立功就能够提拔为将领。“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

董卓此后走的就是这样一条仕途,《英雄记》曰:“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他屡立功勋,历任军司马、郎中、广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后来“征拜并州刺史、河东太守”,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员。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后,董卓被委任为东中郎将,但因作战失败而被撤职。当年冬天,凉州羌胡拥戴边章、韩遂等反叛,“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后汉书·董卓传》载朝廷再次起用他为中郎将,辅助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平叛,但战事不利,“嵩以无功免归,而边章、韩遂等大盛。”东汉政府又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率领十余万大军出 

征,董卓升任破虏将军,在张温部下作战。“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边)章、(韩)遂败走榆中。”张温随即又“使(董)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卓于望垣北为羌胡所围,粮食乏绝,进退逼急”。董卓临危不惧,伪装在返回道路的河流中立堰捕鱼,“使水渟满数十里,默从堰下过其军而决堰。比羌、胡闻知追逐,水已深,不得渡。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董)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董卓由于战功显著拜前将军,封斄乡侯。前将军是很高的官职,蔡质《汉仪》曰:“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皆金(印)紫(绶),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此外,董卓性情粗豪,很会收买人心,他在击破汉阳叛羌的战斗中立功,朝廷赐缣九千匹。董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即立功者虽然是自己,但战斗是全体将士打的,奖赏应该和士兵共有。“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因此在身边拉拢了一批亲信死党,如部将牛辅、李傕、郭汜、樊稠、张济、李蒙、王方、胡轸、杨定、段煨、徐荣等,能够忠心为董卓效力。“以上所列董卓 11 个主要将领中可以肯定籍贯是凉州者共有 9 人,也就是说董卓军队的将领绝大多数都是凉州人,而且大多数又是董卓的旧部曲。”

中平五年(188),凉州反叛势力王国围攻陈仓(治今陕西宝鸡市东),朝廷“复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结果大获全胜,“斩首万余级,(王)国走而死。”皇甫嵩的部队因为胜利而得到扩充,后来有“精兵三万”,若是加上非精锐部队,全 

部武装至少得有四五万。董卓的军队收容了大量投降的“羌胡”,数量可能会增加得更多,其具体数目不详。后来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看出董卓有谋反的迹象,建议出兵剿灭他,却遭到皇甫嵩的拒绝。今人方诗铭认为:“老谋深算的皇甫嵩却终于不敢动手,说明其时董卓的武装力量不但已经和皇甫嵩相等,而且很可能超过了皇甫嵩。”如果按照方氏的估计,董卓的兵力会有五六万人,而且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战斗力。皇甫郦曾对皇甫嵩讲:“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说明皇甫嵩与董卓各自拥有一支对东汉政局影响举足轻重的队伍。《资治通鉴》则记载皇甫郦的话说:“天下兵柄,在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势不俱存。”对此讲述得更为明确。今人夏曾佑也指出:“因东汉经羌胡之乱,天下精兵猛士,恒聚于凉州。其后羌胡之祸,虽赖以熄灭,而重兵所在,遂成乱阶。”

董卓兵力的扩充以及他的专横跋扈,已经引起了朝廷的警惕,因此企图把他调入京师架空起来,以解除他的兵权。“中平五年,征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诣行在所。”但是董卓深知乱世之秋军队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拒不从命,推托理由是朝廷欠发部队的军饷,所以属下兵丁不让自己离任。《后汉书·董卓传》载其上书曰:“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朝廷对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只是“颇以为虑”。等到中平六年(189)四月,灵帝病重不起,再次下诏,“玺书拜(董)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董卓重施故技,答应赴并州上任,却不肯交出兵权。上书曰:“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请求将属下兵马带到并州,灵帝又下诏斥责他,董卓却不作理会,仍然带领本部兵马去上任。“帝以让(董)卓。卓亦不奉诏,驻兵河东以观时变。”这样他的军队距离京城洛阳又靠近了一些,企图等待时机以攫取政治利益。

汉灵帝驾崩之后,朝内的宫廷斗争愈发激烈。外戚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商议,准备诛杀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但是临朝听政的何太后却不同意。何进暗地调集董卓等地方军队进京,想借此来逼迫何太后就范。董卓终于等到了领兵进驻京城的绝好机会,他刻不容缓,马上起身。“卓得召,即时就道。”何进同时征调了多支地方武装到京师附近,以壮大声势。“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何进的这些举措,尤其是调董卓领兵进京,遭到了一些臣属的反对。如主簿陈琳入谏曰:“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此犹鼓洪炉燎毛发耳。夫违经合道,天人所顺,而反委释利器,更征外助。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侍御史郑太(或作郑泰)对何进说:“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何进虽然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但是听说董卓领兵到达洛阳西边的渑池(今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后,却有些犹豫了。何进 

派遣谏议大夫种劭带上诏书前去阻止,没想到董卓根本不听,反而让部队继续前进。“大将军何进将诛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至渑池,而进意更狐疑,遣(种)劭宣诏止之。卓不受,遂前至河南。”胡三省注释道:“河南,周之王城,去雒阳不远。”种劭以慰劳为名,坚持让董卓退兵。“卓疑有变,使其军士以兵胁(种)劭。劭怒,称诏大呼叱之,军士皆披,遂前质责卓。卓辞屈,乃还军夕阳亭。”李贤注:“夕阳亭在河南城西。”董卓仍然逗留在洛阳附近。 

随后京城形势骤变,八月戊辰,宦官张让、段珪等诱杀了大将军何进,何进的部将袁术、吴匡等率兵攻烧洛阳南宫青琐门,打进南宫和北宫。八月辛未,张让等宦官挟持少帝与陈留王逃出京城,被尚书卢植领兵追击,将宦官全部消灭,奉迎少帝与陈留王回到洛阳。董卓乘动乱之际带兵进京,他的先头部队人数较少,“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于是过四五日后在夜间暗地将部队调出迎敌,次日清晨再大张旗鼓地开进来,致使洛阳人众都以为是又来了援兵。“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后来他在河东的主力军队也开到了洛阳,凭借强大的武装,董卓逼迫朝廷任命他接替刘弘做了三公中的司空,从此把持朝政,废掉少帝刘辩,另立献帝刘协,并将何太后迁入冷宫,又暗地毒死了她,成为在朝内专权暴虐、颐指气使的头号权臣。 

董卓此时手下共有多少兵马,这里可以做一番统计。他原先在河东的凉州军队估计为五六万人,应有少量兵马留驻当地,带到洛阳的军队可能有四五万人。董卓吞并了执金吾(原为武猛都尉)丁原的数千人 ,还有大将军何进与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大约八千人 ,京师 

洛阳的南北军共约七千人 ,灵帝中平五年设立的“西园八校尉”共约六千余人 ;光禄勋及属下率领的郎官总数不详,仅有虎贲中郎将所率一千五百人、羽林中郎将所率百二十八人,羽林左监率羽林左骑九百人的记载 ,推测总数也不过数千人。此外,汉灵帝在去世的前一年、 

即中平五年(188)曾经调集天下各郡国的部队到洛阳检阅,“于是乃诏(何)进大发四方兵,讲武于平乐观下……列步兵、骑士数万人,结营为陈。”检阅结束后,“诏使(何)进悉领兵屯于(平乐)观下。”这数万人具体情况不详,如果都能安置在平乐观下,人数也不会很多,可能只有两三万人,他们原来也是归属何进指挥的,现在则成了董卓的部下。这样估算起来,原来洛阳当地的驻军大约有五六万人,加上董卓的四五万人,总数约为九万至十一万人左右,这只是个很粗略的数字,其中董卓自己的部队战斗力最强,约占二分之一。 

有学者认为董卓执掌朝政后,他在洛阳附近的凉州兵马仍然仅有起初带进京师的三千人 。笔者认为这恐怕不是事实,从史籍记载来看,董卓在京师附近拥有很强的凉州兵及羌胡军队,他的亲信诸将如李傕、胡轸、徐荣、董越、牛辅等也都在他的身边听从调遣。大臣郑太劝阻他从天下州郡调兵进京时列举了许多理由,其中有两条:一是“且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而明公拥之,以为爪牙,譬驱虎兕以赴犬羊”。二是“又明公将帅,皆中表腹心,周旋日久,恩信淳著,忠诚可任,智谋可恃。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势,犹以烈风扫彼枯叶”。说明董卓的主力凉州军队和心腹部将都在身边,即洛阳附近,绝对不止三千人。


展开
目录

三国第一战——董卓与关东诸侯的战争 

一、董卓进京前后的军事实力 

二、关东诸侯起兵前董卓人事安排的失策 

三、关东诸侯起兵后的部署态势 

四、董卓对关东诸侯起兵的应对举措 

五、董卓回到关中后的倒行逆施与灭亡 

六、董卓与关东诸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七、董卓余党的崛起与衰亡 

曹魏的战略重地关中 

一、关中历史地理综论 

二、赤壁战前曹操对关中势力的笼络与控制 

三、曹操西征关中的战役 

四、曹操对关中的经营和利用 

五、关中在曹魏建国后的重要作用 

六、结语 

逍遥津之战杂议 

一、孙权进攻合肥的反常之处 

二、孙权究竟出动了多少兵力 

三、张辽使用的“斩将搴旗”战术

四、从逍遥津遇险看孙权的性格特点 

刘备攻取益州的经过与谋略 

一、《隆中对》规划的“跨有荆益” 

二、刘备占据荆州、策划入蜀的三次良机 

三、刘备离荆入蜀的经过 

四、葭萌起兵与雒城受阻 

五、诸葛亮等入蜀助战,迫降刘璋 

六、结语 

刘备重返荆州作战的两次失利 

一、南三郡之役由来与刘备的失败原因 

二、夷陵之战的经过 

三、夷陵之战刘备失败的原因 

四、结语 

汉末三国的孱陵与公安 

一、孱陵之由来与公安城的建立 

二、刘备统治时期的公安 

三、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时期的公安 

四、吕蒙与诸葛瑾治下公安的军政情况 

五、诸葛融治下公安的军政状况 

六、吴国末年乐乡都督治下的孱陵、公安 

三国战争中的阴平 

一、阴平郡县建制的由来 

二、阴平郡的地理、交通概况 

三、刘备、诸葛亮与曹魏对阴平郡的争夺 

四、蜀汉更改北伐战略对阴平地区的军事影响

五、曹魏灭蜀前夕的形势与阴平战备情况 

六、钟会、邓艾伐蜀之役中的阴平 

汉末三国的军师 

一、“军师”的起源与流变 

二、曹操的首位“军师”周㬂 

三、为曹操谋划多年的“军师”荀攸 

四、曹操与魏国设立的各种“军师” 

五、蜀汉的“军师” 

六、孙吴的“军师” 

“天时”与三国的战争 

一、曹魏西晋与孙吴作战的季节性 

二、盛夏出征,兵家所忌 

三、飓风对火攻和水战的影响 

四、霖雨及干旱对战役的作用 

五、顺应天时,趋利避害

插图目录 

图一 东汉末年洛阳周边形势图 

图二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进军示意图 

图三 汉献帝、董卓西迁长安路线图 

图四 东汉末年关中政区示意图 

图五 汉献帝东迁许都路线图 

图六 曹操西征关中路线图 

图七 夏侯渊平定陇右示意图 

图八 曹操西征汉中示意图 

图九 三国魏蜀边境形势图 

图一○ 诸葛亮首出祁山示意图 

图一一 诸葛亮兵出五丈原示意图 

图一二 姜维骆谷之役示意图 

图一三 诸葛亮再出祁山示意图 

图一四 曹真、司马懿伐蜀示意图

图一五 钟会进兵汉中示意图 

图一六 刘备入蜀路线图

图一七 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攻取益州路线图 

图一八 蜀吴南三郡之役示意图 

图一九 夷陵之战前夕形势图

图二○ 夷陵之战陆逊反攻示意图 

图二一 孱陵、公安与荆州江南四郡示意图 

图二二 孙吴公安、江陵地区示意图 

图二三 西晋攻占乐乡、江陵、公安示意图 

图二四 蜀汉阴平郡建置图 

图二五 阴平道路示意图 

图二六 姜维出征狄道、襄武(公元 254 年)示意图 

图二七 姜维洮西、狄道之役(公元 255 年)示意图 

图二八 姜维侯和之役(公元 262 年)示意图 

图二九 姜维退守剑阁(公元 263 年)示意图 

图三○ 邓艾偷渡阴平(公元 263 年)示意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