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东部天山的地理范围
二、东部天山南北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山地草原地貌与游牧
(二)盆地、平原地貌与绿洲
(三)东部天山亦耕亦牧的经济形态与南北互动
三、东部天山廊道的军城和唐代遗址
(一)东部天山南北的军城
(二)东部天山南北的唐代城址烽燧
(三)东部天山南北唐代城址烽燧的整体分布态势
第一章 伊州天山南北的军城与军防
第一节 西域门户:伊吾城
一、牙吾龙遗址与伊吾城地望
二、伊吾城的水环境
三、伊吾城的交通区位
第二节 大沙海东部的“港口”:纳职城
一、纳职城附近的水环境和屯田
二、纳职城的西向交通
第三节 居延路上的重镇:柔远城
一、柔远城的水环境和屯田
二、柔远城的东向交通
第四节 伊州屯戍核心区:伊吾军城
一、伊吾军的位置与水环境
二、伊吾军屯田
三、伊吾军城的交通区位
第五节 伊州天山南北的军防布局
一、伊州天山南北的地理环境和东西通道
二、伊吾军的迁移与伊州屯戍重心的北移
第二章 西州火山北部的军城与军防
第一节 高昌东镇:蒲昌城
一、蒲昌城的水环境
二、北胥犍屯田与汉唐蒲昌军城建制沿革
三、蒲昌城的东向、北向交通
第二节 伊西北道上的军城:赤亭镇城与罗护镇城
一、蒲昌县的驻防核心:赤亭镇城
二、东部天山中段隘口交通枢纽:罗护镇城
第三节 蒲昌县西“山北三城”
一、横截城
二、临川城
三、于谌城
第四节 火山宁戎谷附近的军城
一、宁戎城
二、新兴城
第五节 火山北部蒲昌府的戍防布局
一、麴氏高昌国晚期高昌国的东向防御
二、唐置西州后蒲昌府的北向军防形势——以开元二年(714)前后东突厥南侵西州事为中心
三、蒲昌府的城镇烽戍和军防体系
第三章 西州火山南部的军城和垦区
第一节 东部天山南部的屯戍中心:高昌城
一、高昌城的水环境
二、高昌城的屯田
三、天山军的驻屯
四、高昌城的交通区位
第二节 高昌东部的交通枢纽:柳中城
一、柳中城的位置和水环境
二、柳中屯田与柳中城军镇地位的变迁
三、唐代柳中城在高昌东部的交通地位
第三节 南平、安昌垦区
一、南平城、安昌城的位置
二、南平、安昌的水环境
三、晋唐时期南平城由军城向农垦区的转变
四、南平与安昌南部的屯戍遗址与天山屯位置考
第四节 高宁垦区
一、高宁城的位置
二、“莎车之地”——高宁屯垦溯源
三、高昌向高宁、柳中等地的徙耕现象
第四章 西州西部的军城与军防意图
第一节 高昌西部重镇:交河城
一、交河城地形的优势和劣势
二、交河城的交通区位
第二节 他地道上的补给站:柳谷镇城
一、潘家地城堡与柳谷镇城的位置
二、柳谷镇的水环境和屯田
三、柳谷镇的交通区位
第三节 白水涧道上的屯城:白水镇城
一、白水镇的水环境和屯田
二、达坂城的烽燧分布与白水镇城西北交通
第四节 银山道的入口:天山城
一、天山城的位置与水环境
二、汉唐时期托克逊绿洲城镇发展概况
三、天山城的交通区位
第五节 西州西入天山腹地的桥头堡:鹳鹆镇城
一、鸜鹆镇的屯田及鸜鹆仓的性质
二、鸜鹆镇的烽铺与交通形势
第六节 唐代西州西向策略——以贞观后期唐朝在西域的战事为中心
一、天山腹地廊道的战略意义
二、贞观十六年郭孝恪西入天山腹地的战争
三、贞观十八年郭孝恪西入焉耆的战争
四、贞观十九年唐军再入天山腹地
五、贞观二十二年昆丘道行军路线考察
第五章 天山北麓庭州的军城与军防
第一节 东部天山北麓屯戍中心:金满城
一、金满城的水环境
二、金满城屯田和城镇变迁
三、金满城的交通区位变迁
第二节 庭州东部蒲类城及蒲类县界诸军镇
一、蒲类城、蒲类镇
二、郝遮镇、独山守捉城
三、成(盐)泉镇、特罗堡
四、蒲类城东向、南向交通形势
第三节 瀚海军的驻屯
一、沙钵守捉
二、冯洛守捉
三、耶勒城守捉
四、俱六城守捉
第四节 庭州西部轮台城及轮台县界诸军镇
一、轮台城
二、清海军的驻屯
三、轮台城周边的交通态势
第五节 东部天山北麓庭州境内的唐代遗址分布与军防格局
一、唐代遗址的水系分布
二、博格达山北麓的三条军事交通线
参考文献
一、基本史料
二、出土文献
三、研究著作
四、研究论文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