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写东西有写东西的诀窍,与“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相应的,是“天下文章一大吹,看你会吹不会吹”。郭嵩焘把左宗棠与东南大局连在一起,虽是事实,但潘祖荫觉得还不够:要吹就往大了吹,为什么不说全国大局?
潘祖荫在荐疏中强调:“左宗棠不过是一个在籍举人,他对做不做官无所谓,过去也多次隐居,倒是国家不能失去如此重量级的人才。”传诵一时的名句也就此诞生:“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无任何实际官职在身的师爷,至此完全升级为救世英雄。如此一来,作为英雄的对立面,樊燮的定位就尴尬了,按照潘祖荫所说,樊燮完全是在陷害好人,而官文在处理上则失之于轻率。
潘祖荫的荐疏在朝廷内外广为流传,被称为难得一见的佳作,不过咸丰在看完这篇荐疏后却始终没有回应。
不回应并不代表咸丰不心动,因为除荐疏外,他还同时收到了骆秉章和胡林翼发来的奏折。骆秉章的奏折不提,自然是为左宗棠鸣冤叫屈,而胡林翼也以“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一句,来诠释左宗棠所面临的困境,再三说这人恰恰是太有才了,所以造他谣的人才会满天飞。
所有这些意见,都初步改变了左宗棠在咸丰心目中“劣幕”的印象,他迟迟不决的原因,要想再倾听一个人的意见,此人就是肃顺。
肃顺太了解咸丰的心思了,他等待的就是这样一个水到渠成的机会。如其所料,咸丰召见他时,一上来就对他说:“现在天下多事,如果左宗棠确实在军事上有一手,即便有点小毛病和错误,也应该弃瑕录用。”
肃顺看出皇帝对左宗棠的军事才能还不够肯定,于是他直言告诉咸丰:“骆秉章之功,皆左宗棠之功也。”
前面湖南传来那么多捷报,你以为都是骆秉章的功劳?其实全是左宗棠帮他打的啊!
咸丰如梦方醒。照这么说,左宗棠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不仅不能处分,还得重用:“不过朕已经给官文发去了严办的密旨,现在出尔反尔,如何说法”?
肃顺早就想好了办法:“这有何难,皇上您可以再写一道密旨给官文,别的不用多说,把内外保荐左宗棠的奏疏抄上去就行了。至于以后如何,官文是个聪明人,他会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办的。”
官场之上,很多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咸丰的第二道密旨如同丹书铁券,虽然没有明讲,但作为老牌官僚,官文立刻从中读出了奥妙。
现在对左宗棠不是抓不抓的问题,而是再也动不得了。官文赶紧找来幕僚文案,让对方帮他写出奏疏,将“樊燮事件”予以匆匆结案了事。
樊总兵作为原告,告被告不倒,他就有诬告之罪,加上骆秉章要查办的事均已查证为实,樊燮落得个被革职回籍的下场。
樊燮为此郁闷不已,他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左宗棠,认为自己混到二三品武官不容易,如今竟然被一个师爷给轻轻撂倒,实在是奇耻大辱。
清代“重文轻武”,甚至“视武人如犬马”,在一般人眼中,军官只是一介鲁莽武夫,“不学无术”是他们的共同标志,哪怕是像樊燮这样的高级武官,亦为社会所轻视。樊燮想来想去,自己这辈子是没指望再弃武从文了,只能寄望于下一代,于是回到家乡后,他先出资在街上建了一座楼房,接着宴请父老,席间,他告诉众人,他建的这座楼是学习楼、用功楼,为的是给两个儿子读书。此后,樊燮果然以重金请来名师,除师生三人外,任何人包括他本人都不准上楼。
樊燮督促儿子读书的方式更是令旁人瞠目结舌。两个儿子平时在家,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全都穿女装。只有考中秀才,才允许脱去外面的女装,考中举人,允许脱去里面的女装,到了这一步,他们才能凭借男子汉的身份,与左宗棠平起平坐,所谓彼为举人,我亦为举人,谁也不输谁。
樊燮还乡时即做了块木牌,放置于祠堂的祖宗神龛下侧,定期率两个儿子下拜。有人还以为是长生牌位,近前一看,上面却是樊燮亲笔写的六个字:“王八蛋,滚出去。”正是当初左宗棠骂他的话。
樊燮对儿子们说:“你们不光是中举人,还要中进士,入翰林,总之一定要高过左宗棠。否则的话,这块牌将被永远放在这里。”
以后,樊燮的两个儿子果然都考中了进士,“王八蛋牌”随后被樊燮撤除烧毁,积压在他胸口的一口怨气这才得以平息。
据说,在樊家的学习楼墙壁上,曾录有一行刻字:“左宗棠可杀。”左宗棠可杀不可杀尚在其次,樊燮事件发生时,他本人却实在有杀了自己的心。
第一章 戏从对手中来
僧格林沁身为皇亲国戚,统率的是八旗官军,不同于曾国藩的湘军。换句话说,僧格林沁才是纯粹的家里人,他赢了,就是在给皇家长脸。咸丰加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在清代,一般只有皇帝的儿子才能被封为亲王,僧格林沁以一个蒙古郡王,皇帝的表兄(还不是正宗的)就被封亲王,这在当时非常少见。
第二章 平乱专家
太平军能够不断进行无根据地的流动作战,在于他们可以“打先锋”(或称“打掳”)。所谓“打先锋”,不是军事上的派先锋出来打仗,而是四处征集粮草,夺取船只,包括扩充军队。这是太平军自金田起事后常用的战略战术,其好处是打到哪里就可以把饭锅端到哪里,这个地方空了,再跑别的地方去,一城一城这样打过来,便不愁没有粮饷。
第三章 用时间来熬
遇到这样的铁公鸡,曾国藩就算是磕头作揖都没用,而没有粮饷,就什么都干不了。曾国藩只能从湖南得到一点粮饷,但与胡林翼的情况类似,这点接济少得可怜,根本就不够用。辞职不行,要钱没有,曾国藩就像被吊在半空之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第四章 时间真是一把杀猪刀
如果说叶名琛是将将之材,那么沈棣辉就是将兵之材。他是个文官出身的将领,长处是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后来名噪一时的冯子材便是由其招抚和培养出来的战将。叶名琛交给沈棣辉的兵只有一万五千,但人少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用。沈棣辉从中选出四千精锐,然后把他们。放在城内要害位置,其余地方则尽可能多插旗帜,用疑兵的方式来咋唬人。
第五章 妙计究竟妙在哪里
胡林翼本来是和曾国藩一样性格的人,计谋和变通也仅用于军事,做官方面向来刚正不阿,眼睛里揉不进一颗沙子,但是从此之后,在他身上却发生了惊人的蜕变。世故、城府乃至于权术,固然会耽误国事,可也正因为不能耽误国事,有时候也必须学会并使用它们,关键还在于你的居心如何,以之营私,即为官场小人,以之谋公,同样不失为君子。
第六章 零丁洋泊叹无家
论工艺质量,中国军队的枪炮尚不及俄国枪炮的一个零头,连英法联军的军医都知道,中国兵所用的鸟枪杀伤力很小,不仅打不准,往往还无法形成致命伤。这种情况下,仗能打成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第七章 放手一搏
太平军在近代军事上有很多新的创造。比如说,在此之前,攻一座城往往靠的都是云梯加人海,从春秋战国到清末,五千多年了,一直如此,太平军的“穴地攻城法”可以说是首创,绝对具备申请专利的资格。陈玉成将这种工程兵战术又做了进一步拓展延伸,营垒一词在他手中被用活了。
第八章 现实与梦境的距离
潘祖荫在荐疏中强调:“左宗棠不过是一个在籍举人,他对做不做官无所谓,过去也多次隐居,倒是国家不能失去如此重量级的人才。”传诵一时的名句也就此诞生:“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