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十章,绪论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价值、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总体介绍;第一章主要讨论夏、商、西周军事思想的萌芽与早期成就,并对原始社会后期战争思想的萌芽、夏商周时期的军事活动、甲骨卜辞中的军事思想雏形、古司马兵法的早期成就等问题进行了阐发;第二章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思想的繁荣和发展,对《左传》《老子》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体系以及《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的军事思想进行了具体探讨;第三章以先秦诸子军事思想的介绍为主,“无子不言兵”是当时的现实状况,本章则主要阐发了儒家、墨家、法家的军事思想;第四章论述了秦汉时期的军事思想,对其多样性、普及性以及特定时代下“兵儒合流”的思想趋势,韩信、邓禹的军事战略观、《三略》的战争观等问题,都进行了要言不烦的论述;第五章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思想及其理论特色进行了纲领性介绍,同时对诸葛亮《隆中对》、羊祜《平吴疏》当中的军事战略决策观进行了重点论述;第六章主要对隋唐五代时期的军事思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对这一时期主要军事人物的思想以及主要军事著作中的作战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第七章以宋代的军事战略思想为论述主体,其中又以崇儒抑兵、兵学官学化、兵儒冲突的深化等问题的论述为重点;第八章介绍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多民族交流与融合,并对辽、西夏、金、元的军事思想进行了具体阐释;第九章着重论述明代的军事思想,对《阵纪》《投笔肤谈》《草庐经略》《运筹纲目》《乾坤大略》等重要兵学著作中的军事思想进行了具体阐述,对刘伯温、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军事思想进行了有重点的阐释,对《武备志》和戚继光的兵学思想,则以其创新与发展为重点进行了概括性论述;第十章讨论清代的军事思想,对清前期的军事思想以及《读史方舆纪要》中的军事谋略、海防与海军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重点介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