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初任法官的内涵与养成机制发展
一、“初任法官”概念的提出
二、初任法官的内涵
三、初任法官制度的发展变迁
第二节 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建立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必要性
二、关于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职责定位
三、关于初任法官养成的主体
四、关于初任法官养成的方式
第三节 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职能定位
一、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传统职能定位
二、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新职能定位
三、我国初任法官养成机制职责定位与域外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区别
第四节 初任法官养成机制构建面临的新形势
一、党中央对司法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
二、人民法院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对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给予厚望
三、人民群众对初任法官养成机制有新期待
四、初任法官养成的旧模式无法满足新要求
第二章 我国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初任法官养成的结构性困境
一、初任法官来源结构单一,生源补充不足
二、初任法官养成对象年龄结构特征明显,成长速度缓慢
三、初任法官养成对象任职结构狭窄,职业惰性滋生
第二节 初任法官养成的运行机制困境
一、初任法官养成对象的配置模式各异,理想需求和现实情况矛盾
二、初任法官养成对象的使用方式多样,难以满足养成需要
三、初任法官养成对象的管理主体多头,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第三节 初任法官的培养机制困境
一、培养制度供给不足
二、培养方式不合理
三、培养内容缺乏针对性
四、分阶段培养难以落实
第四节 初任法官养成的功能定位困境
一、制度功能定位模糊
二、职责定位不清
三、身份关系不明
四、司法运行功能不准
第五节 法官助理的考核困境
一、考核方案不系统
二、考核方式多样化
三、考核内容差异化
四、考核标准不科学
五、考核结果运用不理想
第六节 初任法官养成的职业保障困境
一、法官助理晋升通道狭窄
二、法官助理职业期许低迷
三、薪酬待遇不高
四、职业保障不强
第三章 我国初任法官养成困境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宏观层面原因分析
一、初任法官养成在改革脉络中的制度供给时滞
二、制度移植后在我国司法体系框架下的功效演变
第二节 中观层面原因分析
一、二元功能的非同向性
二、与法官养成规律的错位
三、改革边际效应的递减
第三节 微观层面原因分析
一、法官助理培训目标脱离精英式法官改革需求
二、法官助理培训内容脱离初任法官培养目标
三、法官助理培训方式脱离法院工作现实
第四章 我国初任法官养成历史考察
第一节 我国古代的法官养成模式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法官养成模式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最新一轮司法改革前的法官养成模式
第四节 我国历史上法官养成模式对当前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启示
一、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二、必须重视法官培养
三、法官培养须立足国情
四、应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培养
第五章 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域外考察及启示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初任法官养成机制考察
一、英国初任法官养成模式
二、美国初任法官养成模式
三、英美法系初任法官养成模式的启示及借鉴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初任法官养成机制考察及启示
一、德国初任法官养成模式
二、法国初任法官养成模式
三、日本初任法官养成模式
四、我国台湾地区初任法官养成模式
五、大陆法系初任法官养成模式的启示及借鉴
第六章 我国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的科学构建
第一节 机制构建的环境分析
第二节 机制构建的价值目标与指导原则
第三节 机制构建的功能厘定
第四节 机制构建的利益衡平
第五节 机制构建的具体路径
一、机制建构的基础理论
二、“情境实践”分层养成机制的标准化构建
三、“两步走”方略的理性思考
附录
附件1 人民法院初任法官养成规程(试行建议稿)
附件2 关于开展司法技术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公告
附件3 关于将司法技术及司法伦理内容纳入法官遴选考试范围的司法建议
附件4 关于将司法技术及司法伦理等内容纳入法学院课程设计的司法建议
附件5 关于印发《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附件6 以导师制为牵引破解初任法官养成难题
附件7 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研究》调研问卷(一)
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研究》调查问卷(二)
最高人民法院2021年度司法研究重大课题《初任法官养成机制研究》调研问卷(三)
致?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