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章 治理能力现代化下地方治理规范体系的理论逻辑
第一节 治理能力现代化下的地方治理规范体系
一 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背景与实践意义
二 社会多元共治格局的展开
三 地方立法与民间规范的逻辑起点
四 民间规范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地方立法是地方治理规范体系的基础
一 地方立法的理论内涵与类别
二 地方立法的权限边界
三 从社会经验到地方立法
第三节 民间规范是地方立法的重要资料
一 民间规范是多元共治法治化的基础规范
二 民间规范是地方立法的重要补充
三 地方立法应当洞察民间规范的资源形态
第四节 民间规范存在的基础及价值
一 民间规范存在的正当性基础
二 民间规范的价值体现
三 民间规范的识别及其特征
四 民间规范的类型
第二章 地方立法中的民间规范
第一节 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关系
一 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互补关系
二 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替代关系
三 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冲突关系
四 民间规范在地方立法中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 民间规范在乡村治理中的合理适用
一 “习惯法”在乡村治理中的合理适用
二 公序良俗在乡村治理中的合理适用
三 乡(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合理适用
第三节 自治立法中的民间规范
一 自治立法中的民间规范的类型
二 自治立法中的民间规范体现的“当地民族的政治特点”
三 自治立法中的民间规范体现的“当地民族的文化特点”
四 对自治立法中的民间规范的思考
第三章 民间规范进入地方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民间规范进入地方立法的学理基础
一 民间规范促进地方立法的科学性
二 民间规范促进地方立法的民主性
三 民间规范促进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
第二节 民间规范进入地方立法的依据
一 立足当前国情的一致规范目的
二 基于地方特色的相同规范前提
三 贴近现实生活的趋同规范空间
四 尊重社会认同的相似规范考量
第三节 民间规范进入地方立法的现存形式
一 民间规范转化为地方立法
二 民间规范被地方立法抑制
三 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双重适用
第四节 民间规范进入地方立法的评估方式
一 对地方立法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行评估
二 对地方立法是否体现地方特色进行评估
三 对地方立法是否具有针对性进行评估
第四章 民间规范进入地方立法的程序及障碍
第一节 民间规范与赋予地方立法权的目的相契合
一 赋予地方立法权的目的
二 地方立法中的“地方特色”
三 在合理限度内吸纳“地方性知识”
第二节 民间规范内容与地方立法的空间相一致
一 地方立法的试验性
二 地方立法与民间规范的空间
三 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渊源
四 民间规范与地方法制的社会认同
第三节 地方立法与民间规范融合的基础
一 对立基础: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分离
二 统一基础: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的同构
三 地方立法与民间规范融合的可能
第四节 民间规范进入地方立法的现实困境
一 民间规范守成,地方立法创新
二 民间规范自发,地方立法建构
三 民间规范自下而定,地方立法据上而立
第五章 构建民间规范与地方立法融合路径,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节 实现操作性:两种规范体系融合的方向
一 设区的市立法吸取民间规范的前置条件
二 设区的市立法吸取民间规范的路径
三 设区的市立法吸取民间规范的方法
四 设区的市立法吸取民间规范的程序
第二节 把握统一性:两者融合发展的前提
一 地方立法应在其法定权限内与民间规范进行融合
二 将地方立法与民间规范的融合纳入合宪性审查的范畴
三 构建地方立法融合民间规范的评估机制
第三节 体现针对性:地方立法须尽量关注客观现实
一 重视地方特色,增强地方立法的针对性
二 加强对乡村立法的支持和保障
第四节 注重创新性:立足具体实践,形成中国经验
一 杜绝僵化操作,关注民众需求
二 发挥民间规范能动作用
三 立足实践需求,构建民间规范调查制度
四 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立法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第五节 强化渐变性:在时代更迭中审视民间规范价值
一 重新审视民间规范的时代价值
二 地方立法对传统法治精神的提炼
三 家族文化的法律蕴含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