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财产保护的部门法关系基础理论
第一节 违法一元论与违法相对论的对立
一、研究意义
二、学说对立
第二节 缓和的违法一元论的疑问
一、缓和的违法一元论的主要观点
二、缓和的违法一元论的若干疑问
第三节 违法相对论的提倡
一、概说
二、违法相对论的证立
第四节 违法相对论的解释论展开
一、违法性认识的对象
二、法概念的相对化
三、权利行使与财产犯罪
第二章 财产保护刑法介入的模式、原则与考量要点
第一节 财产保护刑法介入的模式
一、日本:民法依存模式、秩序维持模式的对立与民法取向模式的提出
二、德国: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法律-经济”财产说的展开
三、中国:错综复杂的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
四、民法参酌模式之提倡
第二节 财产保护刑法介入的原则
一、适度原则
二、平等原则
三、均衡原则
第三节 财产保护刑法介入的考量要点
一、民事救济的实效性
二、被害财产经济上的重要性
三、市场主体的自律性
四、被害人的参与性
五、行为样态与行为对象的统合性
六、社会的变迁性
第三章 财产分类体系与财产保护的刑法介入
第一节 个别财产保护与整体财产保护
一、立法例与理论解说
二、法益保护的基本方向
三、“损失”要素定位的现状
四、“损失”要素定位的中国路径
第二节 实体保护与价值保护
一、排除意思与取得占有
二、实体理论与价值理论
三、“价值”保护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财物保护与利益保护
一、财产、财物与财产性利益
二、利益保护与罪刑法定
三、侵犯财产性利益的认定
第四章 不法原因与财产保护的刑法介入
第一节 不法原因给付的民事立法例
一、不法原因给付的民事立法概说
二、不得请求返还的立法例
三、返还与追缴的立法例
四、返还、补偿或赔偿的立法例
第二节 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
一、“不得请求返还”制度框架下的侵占罪认定
二、“返还、补偿或赔偿”制度框架下的侵占罪认定
三、赃物侵占
第三节 不法原因给付与诈骗罪
一、骗取不法给付的财物
二、骗取不法服务或骗免不法债务
第五章 财产保护刑法介入的被害人因素
第一节 被害人同意
一、转移占有同意的解释论意义
二、同意的范围与时点
三、附条件的同意
四、骗取的同意
五、被害人自设陷阱
第二节 被害人自陷风险
一、问题提出
二、不同教义学理论
三、被害人的自由实现与结果归责
四、余论——目的性限缩的方法论反思
第三节 被害人身份
一、国外相关刑事立法概览
二、国外相关争议问题梳理
三、我国相关立法与司法检讨
第六章 财产保护刑法介入的立法完善
第一节 增设普通背信罪
一、增设背信罪的赞否两论
二、增设背信罪的必要性
三、背信罪的立法设计
第二节 调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定位
一、赞成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观点述评
二、反对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观点述评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体系性定位——以保护法益为中心
四、余论
第三节 修正若干条款
一、增设普通事后恢复条款
二、增设部分情形下未遂犯适用法定刑的规定
三、增补“隐匿财物”行为的规定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