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哲学范式
第一节 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谱系
一 萌发与发展:作为观念的世界历史
二 重建思辨性: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
三 转换与超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生
第二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指向
一 世界历史概念的基本规定
二 世界历史理论的问题论域
第三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总体图景
一 世界历史的内在机理
二 世界历史的双重属性
三 世界历史的发展图式
四 世界历史的愿景展望
第四节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 “世界历史性”的宏阔视野
二 对资本逻辑的规约与超越
三 多中心世界历史的文明理性
四 类思维与类主体的感性现实
第二章 世界历史的流变与中国天下观的演进
第一节 世界历史的流变与发展进程
一 世界历史早期的欧洲扩张和西化浪潮
二 地缘政治的转移和多元化进程的开启
三 资本主义危机和界限的显现与加剧
第二节 天下观:作为观念和秩序的世界图景
一 天下观的建构与变迁
二 天下体系的世界向度
三 天下理想的价值旨趣
第三节 天下观的重构:一个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命题
一 世界历史进程中非西方道路的开辟
二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良性重塑
三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理性自觉
第三章 世界历史新阶段的全球图景
第一节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理论与思潮激荡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发展理论的演进
二 后冷战时代的西方政治理论
三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思潮
第二节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现实困境与矛盾
一 民族性与全球性的衔接困境
二 资本本性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张力
三 两种制度的竞争斗争与合作协调
四 国际旧秩序解构与新秩序建构的博弈
五 多元文化的对立冲突与融合共生
第三节 世界历史新阶段的发展逻辑与趋势
一 世界历史新阶段的三重逻辑
二 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新趋势
第四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新阶段的中国回应
第一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与发展
一 酝酿萌芽与奠定基础
二 正式确立与发展传播
三 理论推进与外延拓展
四 总体布局与实践推进
第二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与探索
一 多层次拓展的中国实践
二 “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
三 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行动
第三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发展逻辑
一 基于生存论的逻辑基点
二 全方位拓展的逻辑演进
三 多维度阐释的逻辑遵循
第四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体论认识
一 人类:一种整体性的主体形态
二 命运:一个生存论意义上的范畴
三 共同体: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开放式的互利合作体系
第五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内在规定
一 理论逻辑的内在规定
二 历史逻辑的内在规定
三 实践逻辑的内在规定
第二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外在延展
一 基于关系理性的利益共同体
二 基于类整体性的价值共同体
三 基于平衡普惠的发展共同体
四 基于整体协同的安全共同体
五 基于“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的责任共同体
第三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逻辑格局
一 风险社会中命运与共的整体性
二 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
三 差异与共融中的全球正义性
四 超越资本逻辑的价值指向性
第四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价值指向
一 始终面向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二 始终面向多元世界的差异性共存
三 始终面向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第六章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现实建构
第一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秩序建构
一 基于权力分配的旧秩序
二 多元世界的全球力量及观念转变
三 国际秩序转型中的中国担当
第二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主体建构
一 全球治理中的行为体及其认知
二 多元主体协同合作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议题建构
一 中国议程的议题设置
二 中国方案的议题推进
三 中国议题的传播策略
第四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时空建构
一 全球化时代的时空样态与特征
二 “向心一在场”的时空新结构
三 “世界历史性”的时空新景观
第五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性”的愿景建构
一 愿景建构的逻辑契合性
二 愿景展现的批判建构性
三 愿景目标的内在一致性
四 愿景实现路径的自洽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