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1世纪国际秩序与全球治理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505097
  • 作      者:
    作者:李钢|责编:常红丽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从美国陆军装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况、层级架构、内容解读,及装备应急保障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科学系统地介绍了美国陆军装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本书可为我国装备应急保障法规的建设,为我国装备保障、国防科技系统法规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保障法规体系基本情况装备应急保障能力是陆军战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陆军力量敏捷作战的重要支撑。装备应急保障“建在平时,用于紧要”,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不论是战争爆发还是灾难救援行动,地面力量的作用发挥有赖于装备应急保障能力。在多次战争实践和现代技术迅速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美陆军在装备应急保障方面取得诸多进展。为了更好地推进装备应急保障工作,美军在新作战概念和战略构想的牵引下,根据国际环境和本国情况制定了一套基本完备的法规体系,使法规成为快速恢复装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本章将从美陆军装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的相关概念、法规制定机构、编制流程及主要类型入手,对美陆军装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进行介绍,为我国装备应急保障法规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一节相关概念本节介绍装备应急保障及美军法规体系等相关概念,为后续装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背景情况进行说明。一、装备装备,根据美军《联合出版物4-0》的定义,指在不区分行政用途和战斗用途情况下,所有配备、作战、维修和保障等军事行动的必需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对“装备”的解释是:“(1)武器装备的简称。(2)向部队或分队配发武器及其他制式军用物件的活动。”对“武器装备”的解释是:“用以实施和保障作战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的统称。主要指武装力量编制内的武器、弹药、车辆、机械、器材、装具等。”《军事装备学》将“装备”一词界定为:“(1)军事装备的简称。(2)配发军事装备及其他军用物件的活动。”综上所述,“装备”既有名词属性又有动词属性,在本书“装备应急保障”中作名词属性。与装备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装备器材。我军的装备器材是指用于装备保障的一切器件和材料,如备件、附品、装具等。从概念上说,与美军的第九类物资对应,即修理用零部件。美军把用于前方替换的部件、组件、模块或零部件都归于第九类补给品。根据使用性质又分为修理用零部件和可修复零部件。本书所指的器材包含这两类。
表1-1美军物资供应类别
类别内容第一类给养第二类服装、装具第三类油料第四类建筑器材第五类弹药第六类个人用品第七类主要装备第八类卫生物资第九类修理用零部件第十类支援非军事项目的物资美军物资共分为十类,具体为:第一类:给养。包括粮秣、免费供应的保健和福利品。第二类:服装、装具。包括被服、单兵装具、帐篷、成套工具和工具箱、手工工具,以及行政管理和室内设备、用具等。此外,还包括装备定额表中规定的次要装备器材和补给品(不含修理零配件)。第三类:油料。包括各种散装和桶装燃油、润滑油和洗涤剂、专用油料、固体燃料、煤炭和其他化工产品。第四类:建筑器材。包括筑城、设障、工程建筑器材。第五类:弹药。各种弹药(包括化学武器、放射性武器和特种武器弹药)、炸弹、炸药、地雷、引信、雷管、烟火信号弹、导弹、火箭、推进剂及其他有关物品。第六类:个人用品。非军用销售的个人生活用品。第七类:主要装备。大型整件装备,由专用部件组装而成的随时可使用的成品,如火炮、坦克、工程修理车、运输车、发射架等。第八类:卫生物资。医药卫生器材,包括专用修理零配件。第九类:修理用零部件。包括各种成套元件、部组件,以及装备维修所需的可修和不可修的零配件,不包括卫生器材零配件。第十类:支援非军事项目的物资。非军事专用物资,第一至第九类所未包含的用于发展农业和经济的物资。二、装备应急保障装备应急保障能力通常体现在应对局部战争、突发事件或抢险救灾等特定情况时装备保障机构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保障时效性上。现代战争爆发突然,作战节奏加快,战场情况变化迅速,作战时间越来越短,因此对装备应急保障提出极高的要求。装备保障机构必须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爆发突然、变化迅速的特点,始终保持与作战部队同步反应、同步行动的能力,为夺取战场主动权、赢得战争胜利提供及时可靠的装备保障。为提高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装备保障机构应当按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行动方案和对装备保障的需求,制定多种应急保障行动方案,组织应急机动保障训练,加强战备值班,做好应急保障各项准备,接到行动命令后,迅速出动执行应急保障任务。装备应急保障主要包括:应急采办、应急物流、应急救援、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以及装备应急合同商保障。图1-1装备应急保障主要内容
一是应急采办。装备采办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装备预研、科研、采购、使用、保障和退役处置等装备全寿命周期过程,涉及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运行程序、管理策略、管理方法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应急采办是指国家在应对紧急状况的准备阶段或在紧急状态期间(包括战争、突发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紧急状况),进行的装备采办活动。美国在经历数十年装备采办管理实践中,特别是近年几场局部战争后,在组织机构、法规制度、采办程序、合同商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建立起了一套应对紧急状况的采办管理制度,已经能较好地满足战争的紧急需要。应急采办由于其“应急”的特点,因此主要适用于金额相对较低的Ⅱ、Ⅲ类武器装备,而金额较高的Ⅰ类大型复杂系统(如航母、飞机、坦克等),通常采用常规的装备采办程序。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军从实际出发,先后推出了多种应急装备采办程序,如快速反应程序、作战部队快速采办程序、快速装备部队办公室程序、联合快速行动小组采办程序等,较好地满足了历次战争的装备应急保障需求。二是应急物流。应急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一种特殊组织方式,它的构成要素是在普通(或常态)物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因“紧急需求”或“应急行动”而区别于普通物流。具体而言,应急物流是指为满足应对自然灾害、紧急安全事件、维稳冲突、军事冲突等突发性事件对物资的紧急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筹措、包装、运输、仓储、配送及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物流活动。装备保障应急物流是物流体系中的一种专业化的应急物流,是遂行和完成装备应急保障的一种物流体系和运营模式。其概念要素为:(1)服务保障对象,以装备为主;(2)主要职能任务,完成装备及器材的应急保障;(3)目标价值取向,以应对突发事件、应急行动和多样化军事任务为主要目标;(4)体系层次关系,属于军事应急物流体系,是装备物流专业范畴。三是应急救援。应急救援是指将那些在作战过程中遭到损伤而不能移动、无法使用或者需要报废的装备撤离当前位置,使其恢复使用性能或者将其移至野战维修保障点进行后续维修。典型的应急救援措施包括:发现、拖拽、举起和吊运等一系列活动。拖拽一般是指将损坏装备移至野战维修保障点或者附近的维修集中点。根据装备陷入程度和损伤情况,抢救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完成:自我救援、同类车辆救援、专用车辆救援和应急处置。四是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是指在战场环境下,通过对部组件采用一系列野战临时性修复措施,使损伤装备快速恢复作战性能的过程。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是使损伤装备恢复到完成作战任务所必需的最基本能力,或使损伤装备能够实现自我救援。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设置旁路部组件或安全装置、从相似或低优先级装备上拆用部组件、制造修理用零部件、采用临时应急装置、简化标准维修,使用可替代的液体、材料和部组件。通常,根据损伤装备的维修需求和可用的时间条件,将装备修复到能执行全部或者部分任务的状态。装备操作(机组)人员、维修分队或应急救援分队都可以执行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工作。五是装备应急合同商保障。武器装备是军队战斗力的主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量尖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武器装备的威力得到了极大增强,但同时由于现代武器装备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对其保障,尤其是对应急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装备应急保障观念、方式和手段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美陆军为了解决装备应急保障的难题,采取了利用社会力量进行装备应急保障的做法,有效地弥补了建制装备应急保障力量不足的问题,快速提高了新装备的战斗力和保障力,并在战争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装备应急合同商保障不仅能够提高美军现有的军事能力,扩大美军对补给品和维修服务的选择余地,还能够提供一些美军自身不具备的能力。由合同商提供的装备应急保障,使得美军能够根据作战需求,迅速及时地扩大或压缩可用的保障资源,持续地获得作战所需的保障,同时能够降低保障费用。三、美军法规体系美国军方的法规体系不但包含了传统上称作条令条例的规范性文件,也包括具体的技术指导性文件,这些都是美军的“官方”文件,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美军给它们起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出版物”(Publications)。其中,美国国防部颁布的称为“国防部出版物”、参谋长联席会议颁布的称作“联合出版物”、陆军颁布的称为“陆军出版物”、海军颁布的称为“海军出版物”、空军颁布的称为“空军出版物”等等,以此类推。这里所指的法规体系是指所有涉及装备应急保障内容的法规条令条例集合。第二节法规制定机构本节重点分析美国国会、国防部及陆军部装备应急保障法规的制定机构情况,内容包括法规制定的主体、法规制定的流程等。一、美国国会美国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议案一般经过提出、委员会审议、全院大会审议等程序,由参、众两院中的一院通过后,送交另一院,依次经过同样的程序。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或虽否决但经两院2/3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其组织机构如图1-2所示。图1-2美国国会组织机构示意图
美国宪法规定,参议长由副总统兼任,在其缺席或行使总统职务时,由参议院选出临时议长,或由其指定任何一位参议员主持参议院会议;众议长由全体众议员选举产生。虽然美国宪法未做具体规定,但众议长一般由赢得大选或中期选举的国会政党领袖担任,在每届国会开幕会上由全体众议员选举产生,众议长为众议院领袖,也是多数党领袖,对外代表国会。二、国防部机构美军把装备应急保障作为一项指挥职能,有很强的组织机构做保证。将装备应急保障工作纳入装备采办体系中,实行国防部集中统一领导,国防部各业务局和三军的管理体制。图1-3美军装备采办领导体系
其中,在国防部层面,由负责采办、技术与后勤的国防部副部长分管,由其下属负责后勤与装备战备完好性的国防部助理部长主管。装备维修保障相关法规的管理部门是由负责维修政策与计划的国防部助理部长帮办负责。该助理部长帮办负责装备维修政策制定与计划拟制。具体包括:担任主要武器系统与军事设备维修保障政策与程序的首席顾问。而帮办的执行主体,是维修执行指导委员会、基地级维修联合小组、联合技术交换小组,以及软件持续保障企业工作小组。图1-4美军维修执行指导委员会关系图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美陆军装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基本情况()
第一节相关概念()
第二节法规制定机构()
第三节法规编制流程()
第四节法规主要类型()

第二章美陆军装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层级架构()
第一节国会制定的军事法律()
第二节国防部制定的法规()
第三节陆军制定的法规()

第三章美陆军装备应急保障法规体系内容解读()
第一节装备应急保障力量()
第二节装备应急保障物流()
第三节装备应急保障维修()
第四节装备应急保障的军民融合()

第四章美陆军装备应急保障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应急采办()
第二节应急救援()
第三节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
第四节应急保障培训()

第五章美陆军装备应急保障法规的启示建议()
第一节主要特点()
第二节启示与建议()

附录A与美军装备应急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

附录B美军BDAR工作简介()

附录C美军应急救援人员工作指南()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