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代国家监察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0.00     定价 ¥ 1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724102
  • 作      者:
    作者:朱福惠|责编:许琳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为依据,研究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基本理论,探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制度逻辑,论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与基本特征,阐释加强党内监督、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现实意义。该书的出版是建构监察法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尝试,有助于推动监察法学理论研究的深入。
展开
目录
绪论 我国监督制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我国监督制度研究的历史
一 监督制度研究的初创阶段
二 监督制度研究的探索阶段
三 监督制度研究的繁荣阶段
四 监督制度研究的创新发展阶段
第二节 我国监督制度研究的现状
一 党内监督研究的兴起
二 监察监督研究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监督制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缺乏对中国特色监督制度的系统研究
二 监督制度的体系化研究不足
三 缺乏对监督制度运行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第四节 加强监督制度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 进一步阐释监督制度的中国特色
二 系统研究监督制度的各种形式
第五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我国监察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二 列宁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权力制约与监督理论的发展
一 毛泽东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二 邓小平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思想
三 江泽民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论述
四 胡锦涛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论述
第三节 新时代权力制约与监督理论
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重要论述是科学应对国内国际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实践成果
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权力制约与监督的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
第二章 监察制度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关系
第一节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出的过程
一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萌芽阶段(党的七大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
二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四大)
三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五大至党的十八大)
四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创新阶段(党的十八大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第二节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语境下国家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含义
一 权力监督的含义
二 权力制约的含义
第三节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要素
二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 党和国家监督主体的分工合作与协调衔接
四 党和国家监督的实质是公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第三章 新时代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与制度逻辑
第一节 监察体制改革的实践逻辑
一 监察体制改革是监察制度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 监察体制改革是实现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
三 监察体制改革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
四 监察体制改革是整合反腐败资源的需要
五 监察体制改革是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的需要
第二节 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逻辑
一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监察体制改革的基本特色与制度优势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监察体制改革的宪制基础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监察体制改革的民主基础
第四章 纪检监察监督的一体化运行
第一节 党委(党组)的监督主体责任
一 党内监督主体责任的涵义
二 党内监督主体责任的内容
三 确立党委(党组)党内监督主体责任的必要性
四 加强党委(党组)党内监督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加强纪律监督与派驻监督
一 从执纪监督到专门监督再到专责监督
二 纪委专责监督的体制创新
三 将派驻监督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 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专责监督职权
第三节 持续发挥巡视巡察的监督作用
一 巡视巡察演进的特点
二 巡视监督的优势
三 完善巡视巡察监督制度
第四 节 加强党员民主监督
一 党员民主监督权利的形成与发展
二 加强党员民主监督制度建设
第五章 深化监察体制改革,实现监察监督全覆盖
第一节 监察体制改革与监察立法的实践动因
一 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党对监察工作的统一领导
二 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
三 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反腐败效率
第二节 监察委员会的政治属性与法律属性
一 监察委员会的政治属性
二 监察委员会的法律属性
第三节 监察监督的基本特征
一 监察机关的主要职权是监督
二 监察权是国家专责监督的体现
三 监察监督对象和事项的特定性
四 监察监督的主动性和责任追究方式的具体化
第四节 完善监察监督
一 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监察监督事项
二 发挥异体监督作用
三 加强对监察机关自身的监督
四 完善《政务处分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
第六章 监察监督与其他国家机关监督的贯通
第一节 监察监督与人大监督的贯通
一 人大监督的含义与特征
二 人大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
四 完善人大监督与党内监督、监察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