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源与流(改革开放以来党政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政治概念十五讲)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3575617
  • 作      者:
    作者:张旭东|责编:席鑫//王新焕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旭东,法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所高校和党校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与教学,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部班、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中青年干部培训二班、厅局级班的主讲老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核心政治概念源流考证》《伟大的建党精神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项目3项,出版专著《历史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920寻梦欧洲的中国青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外资企业的改造历程》《1949—1978中国共产党四种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认识研究》,参编著作《中共党史十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等多部,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理论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重量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多篇文章被新华网、《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媒体刊物转载。
展开
内容介绍
对政治概念的产生、发展、运用和意义进行梳理总结,有助于我们增强政治素养,正确而客观地看待国家的政治事务,积极地为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本书在每一章聚焦于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政治概念进行爬梳,阐释总结政治概念的产生、发展、实践运用、理论意义等。本书中所涉及的政治概念主要有“改革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惩前葱后、治病救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在具体阐述中,作者遵循概念产生的历史脉络,注重概念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文件中的联系和演变。本书语言较为流畅,逻辑架构清晰,所作阐述对读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源与流:改革开放以来党政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政治概念十五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里虽然“改革”只出现2次,但已确立其国策地位。国策意义上的“改革”始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定把全党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就着重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党在拨乱反正和调整国民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在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有系统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并且指出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改革”出现18次,基本上是围绕经济体制改革来论述的。报告强调:“同时要巩固和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已经实行的初步改革,抓紧制订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步骤。在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〇年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广泛进行企业的技术改造,逐步展开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继续完成企业组织结构和各方面经济结构的合理化。”①
  党的十二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指示,推动了各项改革的广泛深入发展。实践的推进推动着“改革”理论的总结深化。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专门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改革”出现105次,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全面改革”。该文件指出:“现在,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条件已经具备,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利于统一和提高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认识,使改革更加卓有成效地进行,使社会主义优越性进一步得到发挥。中央希望并且相信,如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实行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那样,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制订全面改革蓝图,加快改革步伐,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方面,也必将起到伟大的历史作用。”①“全面”中文释义有所有方面、完整周密两层含义。“全面改革”的提出不仅表明中国的改革在经济领域全面进行,也表明改革开始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展开。为了突出“全面改革”,《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改革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进一步扩大对外的和国内的经济技术交流;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等十个方面对“全面改革”进行了规定。
  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党的十二大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全面改革”开辟了党的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使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因如此,党的十三大强调,“必须坚持全面改革。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在初级阶段,特别在当前时期,由于长期形成的僵化体制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更成为迫切的历史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推进一切工作的动力”①。
  ……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
一、从“社会党”到“中国共产党”
二、“新中国”话语体系的演进

第二章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章 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四章 动力:“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
二、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三、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改革开放”

第五章 目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一、从“快速发展”到“可持续发展”
二、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
三、“科学发展”指导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四、几点启示

第六章 目标:“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源:“大同小康”
二、从“大同小康”到“全面小康”
三、“中国梦”的提出及传播
四、“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第七章 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源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提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传播及发展

第八章 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计划经济”
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升为国策的演进过程
五、“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六、小结

第九章 战略目标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小康”及“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十章 战略目标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建立“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二、憧憬“四个现代化”
三、擘画“强国梦”
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十一章 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
一、“从严治党”的早期实践
二、“从严治党”概念的提出
三、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
四、“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

第十二章 根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一、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依法治国”
二、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

第十三章 强大动力:“全面深化改革”
一、“改革”上升为国策
二、从“全面改革”到“深化改革”
三、从“全面改革”“深化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第十四章 道路模式:“中国式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理论渊源与变迁
二、“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话语创新
三、“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内涵演进的现实启示

第十五章 精神状态:“斗争”
一、“斗争”“争斗”“竞争”“战争”
二、从“阶级斗争”到“反腐败斗争”
三、从“斗争”到“伟大斗争”

结 语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治概念
一、需要与时俱进的政治概念
二、需要中国特色的政治概念
三、需要大众化的政治概念

后 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