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分析与实践认识研究
1.1 引言
1.2 背景分析
1.2.1 规划评估
1.2.2 发展诊断
1.3 主题与主线确定
1.3.1 主题
1.3.2 主线
1.4 战略定位与设计
1.4.1 指导方针
1.4.2 目标与指标
1.5 战略实施
1.5.1 重大任务
1.5.2 政策导向与项目
1.6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国家治理的多维协调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2.1 引言
2.2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素与评价指标体系
2.3 国家治理的多维协调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2.3.1 多维绩效贡献度量方法
2.3.2 多维协调发展能力评价方法
2.4 实证研究
2.4.1 国家治理的多维绩效贡献度量
2.4.2 国家治理的多维协调发展能力评价
2.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与进程评价研究
3.1 引言
3.2 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理念
3.2.1 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内涵与目标
3.2.2 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特征
3.3 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模式
3.3.1 绿色农业建设:构建绿色产业链循环经济,制定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
3.3.2 绿色林业建设:增加林业效益,构建生态屏障
3.3.3 绿色水利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地下水资源瓶颈
3.4 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进程评价
3.5 北大荒农业现代化的绿色发展制度保障
3.5.1 创新双层经营体制
3.5.2 形成“场县共建”(垦地共建)机制
3.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国家水治理评估体系研究
4.1 引言
4.2 国家水治理的分析思路与特征表现
4.2.1 水治理目标设定
4.2.2 水治理分析思路
4.2.3 水治理特征表现
4.3 国家水治理指数评估与预测
4.3.1 水治理指数评估
4.3.2 水治理展望
4.4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与进程评价研究
5.1 引言
5.2 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
5.3 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评价
5.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多层递阶决策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多层递阶决策模型
6.2.1 “流域-省区”层面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6.2.2 “省区-市区”层面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6.2.3 “市区-行业”层面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6.3 多层递阶决策模型的求解方法
6.4 实证分析
6.4.1 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初始解方案
6.4.2 大凌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优化方案
6.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7.1 引言
7.2 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2.1 指标定性筛选
7.2.2 指标定量筛选
7.3 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方法
7.3.1 京津冀地区发展水平动态对比评价方法
7.3.2 京津冀地区科技-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协调水平评价方法
7.3.3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评价方法
7.4 京津冀协同发展评价结果
7.4.1 京津冀地区发展水平动态评价
7.4.2 京津冀地区科技-经济-社会-生态耦合协调水平评价
7.4.3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动态评价
7.5 结论与对策建议
7.5.1 结论
7.5.2 主要问题
7.5.3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京津冀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评价研究
8.1 引言
8.2 研究方法设计
8.2.1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评价模式
8.2.2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脱钩的驱动效应分解模型
8.3 实证研究
8.3.1 京津冀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脱钩态势评价
8.3.2 京津冀产业能耗结构变迁与双控行动成效
8.3.3 京津冀产业能耗脱钩的驱动效应分解及脱钩态势
8.3.4 京津冀经济发展与能耗脱钩的驱动机制分析
8.4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