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振兴之路(新阶段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精)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9170639
  • 作      者:
    作者:雷明//于莎莎|责编:秦琥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以全局视角解读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讨论了与乡村振兴有关的重大问题,包括实施乡村振兴的制度安排、机制设计、路径选择以及组织保障等。
2.本书还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比对欧美、东亚等地区的乡村振兴经验,从中探讨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启示,对实施推进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本书还着重分析和确立了乡村振兴的难题、关键点,为各地编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供了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有效回应人们对乡村振兴政策的关切和疑惑。因此有助于凝聚共识,促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更好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
4.本书的装帧,采用锁线精装、双封设计,细腻内文纸,非常适合个人典藏、赠送亲友。

展开
作者简介


雷明: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有关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减贫、生态扶贫、贫困治理等研究工作,成果丰硕。多次主持或作为子课题主持人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基金研究项目以及中央和地方委托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完成调研报告数十部。代表性学术专著有《中国扶贫》《股田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扶贫的实践选择》等。
于莎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观察、思考、评述的通俗理论著作。
本书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目标、路径和理论基础做了总领性论述,通过概念辨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由来及其意义。接下来,作者通过比对欧美、东亚等地区的乡村振兴经验,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政策参考。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还要做好顶层设计,本书从模式选择、机制设计、路径选择三个角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最后,就如何将乡村振兴战略变成政策、落实到工作中,从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政策体系几方面进行了细致规划。
本书不仅解读了新阶段做好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更是一本规划落地与实践操作的指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节 政策措施

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大致可划分为乡村产业政策、乡村生态政策、乡村文化政策、乡村治理政策和乡村社会保障政策五大类,对应着乡村振兴的五大总要求。

 

一、乡村产业政策

在产业兴旺总目标的指引下,乡村产业政策重点关注农业生产水平和能力提升、经营主体扩大、资金支撑夯实,同时引导产品流通渠道拓宽、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农业生产水平和能力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产业兴旺的动力源泉,目前政策导向在于通过技术、组织和市场三方面的创新,提高要素的组合效率;政策重点是提升农业装备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可细分为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加快转化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成果等一系列具体政策。

第二,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要实现产业兴旺的总目标,需提高生产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这对扩大新型经营主体与完善多元化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要求。为此我国出台了许多政策推动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的创新,通过细分产权来放活土地的使用权,并坚定遵循“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政策方向。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培育农业生产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战略,致力于为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经营体系的优化提供人力资本支撑。

第三,资金支撑夯实。为解决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的较大资金缺口问题,我国一方面加大对支农扶农的投入;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盘活农村外部资本。首先,在支农扶农的投入方面,相关政策着力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在财政中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必要倾斜,如农业补贴政策、农产品收储制度。其次,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开源”政策,为社会资本流入农村减少壁垒、拓宽渠道,并完善商业性保险与政策性保险联合体系,以分散涉农资本风险。此外,我国为发挥农业保险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作用,逐步建立起农业保险的法律政策框架体系。

第四,产品流通渠道拓宽。首先,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有助于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电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开展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打造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同时,为农村电子商务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实施农村电商百万带头人计划,强化电子商务、大数据等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的应用。此外,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方针前提下,实施农业对外合作政策。开拓国外市场、鼓励农产品国际贸易,是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另一个方向。

第五,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一方面,致力于传统第一产业本身的转型与升级以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例如,提高第一产业标准化、数字化、机械化与集约化程度,加强工业生产的属性,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挖掘第一产业食物供给功能之外的休闲、文化功能,探索融合服务业的可能性。具体政策包括农业结构调整政策、质量兴农政策、特色农业政策、农业数字化政策等。

 

二、乡村生态政策

在生态宜居总目标指引下,乡村生态政策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目标,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主要关注受污染环境的修复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以及人居环境优化。

第一,受污染环境的修复治理。治理既存的农村环境突出问题,修复已遭破坏的生态资源是建设生态宜居乡村的重要要求,为此我国颁布了多项关于环境修复治理的政策与法规,并开展相关行动,如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养殖粪污综合治理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等,强调将修复与安全利用相结合。此外,我国环境治理修复政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针对性特点。

第二,生态环境保护。在健全生态系统保护机制过程中,我国出台了生态红线制度,水、耕地、草原等资源保护政策(比如,河湖长制、草原禁牧、水源地保护),生态搬迁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等,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普及力度。

第三,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既能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也能提高产品质量,我国出台了农业清洁生产政策、农业节水政策、循环农业政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政策、农药化肥减量化政策、轮耕轮休政策等。各项政策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加快生产方式变化转型,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

第四,人居环境优化。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我国推出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乡村绿化、乡村规划、村庄景观开发、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等对策,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卫生设施水平,美化了人居环境。


展开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选题意义  002
第二节 文献综述:国内外乡村振兴理论文献  026
第三节 国外乡村振兴实践  035
第四节 中国乡村振兴实践  040
第五节 本书研究内容  043
参考文献  046

第二章
乡村振兴
第一节 内涵外延  051
第二节 目标定位  063
第三节 总体框架  071
第四节 政策措施  083
第五节 行动指南  090
参考文献  098

第三章
乡村振兴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城镇化理论  105
第二节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114
第三节 产业分工与融合理论  121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5
第五节 乡村治理理论  143
参考文献  153

第四章
乡村振兴比较研究
第一节 欧 洲  159
第二节 北美与澳洲  179
第三节 东 亚  196
第四节 经验总结  209
第五节 政策参考  214
参考文献  219

第五章
乡村振兴制度安排
第一节 产业兴  225
第二节 农民富  235
第三节 村庄美  248
第四节 制度的合理性  256
第五节 制度的有效性  264
参考文献  272

第六章
乡村振兴的机制设计
第一节 乡村振兴的运行机制  277
第二节 乡村振兴的治理机制  293
第三节 乡村振兴的维护机制  305
第四节 乡村振兴的评估机制  311
第五节 乡村振兴的反馈机制  322
参考文献  328

第七章
乡村振兴路径选择
第一节 产业振兴  335
第二节 人才振兴  349
第三节 文化振兴  358
第四节 生态振兴  365
第五节 组织振兴  373
参考文献  378

第八章
乡村振兴的组织保障
第一节 城乡统筹  385
第二节 社区建设  396
第三节 村集体组织  406
第四节 农民合作组织  416
第五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  427
参考文献  434

第九章
乡村振兴能力建设
第一节 基础设施  439
第二节 公共服务  450
第三节 治理网络  458
第四节 民俗文化  466
第五节 生态环境  474
参考文献  483

第十章
乡村振兴政策体系
第一节 产业兴旺  489
第二节 生态宜居  501
第三节 乡风文明  510
第四节 治理有效  517
第五节 生活富裕  528
参考文献  537

第十一章
总  结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成果  543
第二节 乡村振兴战略与其他战略的协同共促  555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的未来展望  567
参考文献  58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