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后改革开放的重要特征
李正华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部署、 总动员,展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重整行装再出发,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发展立场更加鲜明,改革的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所未有,改革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前所未有,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突破、重大成就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中国进 入历史发展新时期。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 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纷繁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面前,坚持改 革开放不动摇,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驶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在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方面迈出新的重大步伐。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坚定不移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制定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宏伟蓝图,显著增强了把方向、 谋大局、 定政策、 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展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 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的重要特征,对于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更加鲜明
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与根本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充分激发全国人民在改革实践中的主人翁意识,最大限度地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突出特色。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总 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作出庄严承诺,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他又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 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 《决定》),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变成党的行动和奋斗目标,把人民的希望变为现实,让人民群众有幸福感,有获得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执政为民、 改革发展的一面鲜亮旗帜。
深刻回答改革开放为了谁、 依靠谁、 服务谁的问题,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改革发展为了人民,让人民在各方面拥有获得感,将“发展为了人民”落到实处,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把是否给人民带来利益作为发展成效的检验标准;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强调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强调全党同志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这就深刻地回答了改革开放为了谁、依靠谁、 服务谁的问题,既与党的根本立场、宗旨一脉相承,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为全国各类人才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全面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深化改革,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最集中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重视共同富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根据我 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得力措施,着力创造让更多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大后改革开放的重要特征 / 李正华 ………………………… 001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 宋月红 …………… 018
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和经验 / 张星星 ………………… 030
中国共产党建立与发展新中国的历史经验 / 武 力 ………………… 043
以五年规划引领发展是我国的制度特色和制度优势 / 李 文 ……… 053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显著特征 / 张金才 ………………………………… 064
新时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考察 / 刘维芳 ………… 075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
(1949—1978))/ 刘 仓 ……………………………………………… 09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创新与基本经验 / 吴 超 …………… 108
新时代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 沈雁昕 …… 121
共同富裕的战略实践: 西部大开发的历程和前景 / 姬文波 ………… 132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治安保卫委员会 / 钟金燕 ……………………… 144
以党的自我革命激发政治领导力 / 毕研永 …………………………… 156
中国当代政治史学科前沿报告 (2016—2018)/ 李 夏 ……………… 168
政治动员视角下的 “文件政治”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式的一种研究 / 王怀乐 ………… 186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历史性进步
——西方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 / 许庆朴 ……………………… 200
人民政协的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与新型政党制度 / 布成良 …………… 210
从 “中国之制”到 “中国之治” 的实践逻辑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 / 张陟遥 张 运 ………………… 223
山东小三线建设中的民工后勤保障 / 刘世彬 刘本森 ……………… 235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与成就 / 孙翠萍 … 247
陈云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 崔耀鹏 ……………………… 255
从 “严打” 到“综治”:当代中国社会治安治理的
实践与经验 / 晁 群 ………………………………………………… 266
21 世纪以来中国红色旅游研究述评 / 贾 楠 ………………………… 279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民主追求 / 龚 云 ………………………… 293
关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 刘志明 …… 303
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新品格 / 肖宗志 查婉晴 …………… 314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医药发展的 历史性贡献 / 叶利军 …… 325
新中国初期宣传思想工作及主要成就 / 李 斌 ……………………… 338
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年以来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 / 许有军 郭 赞 …… 351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的百年探索与经验启示 / 郭 赞 …………… 361
新时代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与实践路径 / 周 进 …………………………373
新发展阶段践行 “两个务必” 思想的价值旨趣与实践进路 / 马 波 ……………………… 384
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工作的历史实践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 编纂为例 / 张吉舜 …… 397
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执政研究述评 / 杨 丽 ………………………… 409
从制到治: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历史逻辑及其经验 / 张锦龙 …… 425
困难与应对: 20 世纪 50 年代初洞庭湖治理中的民工动员 / 向 来 ……………………… 437
后 记 …………………………………………………………………………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