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乡村生态社区设计相关问题的思考,源于 2019 年笔者参与成都郫都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筹备工作的实际经验。这些项目让笔者有机会实际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设和规划工作,并深度考察广泛存在于成都平原周边的川西林盘。川西林盘源于古蜀时期的林盘模式且延续至今,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为一体的生态共同体,其中,“山、水、林、田、宅”相互依赖、和谐共存。这种模式不但在过去1000 多年的农耕社会文明中充分发挥了生产生活的优势,也在近几十年有机融合了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乡村社区的功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物质条件得到根本保障,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诉求更侧重于精神层面,但是否能在消费的语境中追求人类共有的审美价值,这无疑是设计师面临的全新课题。由此引发系列追问:在新时代,乡村人居环境该如何与自然共生?是像基布兹社区那样远离世俗建设生态村,还是完全地回归传统建设乌托邦式的乡村社区?在建设新的乡村人居环境时,如何才能不摒弃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又能兼容全新的现代生态技术呢?这些正是本书试图探讨的问题。
在考察中看到,川西林盘的社区模式具有当代化的生命基因。至今,成都平原上依旧星罗棋布着乡村院落,这些乡村院落掩映在竹林和树林中,成片的农田疏密有致,水旱轮作,源自岷江的水经都江堰,形成诸多支流,被人工开凿成网络状的排灌体系——川西林盘的原型俨然已经当代化,散布在这些纵横交错的沟壑之间,以建筑实体的形式和周边高大的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渗进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当代化的川西林盘,不但与水旱轮作系统的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相互协调,维护着成都平原重要的生态环境,还对水源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小气候、城乡生态平衡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绪 论 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共生
第二节 传统乡村聚落环境的生态系统
第三节 生态失衡:工业时代以来的生活模式和问题
第四节 新时代的乡村社区如何与自然“共生”
第一章 乡村生态社区的探索
第一节 理论探索:从田园城市到人类生态系统设计
第二节 实验探索:基布兹社区、返土归田运动和合作居住
第三节 全球生态村的发展与影响
第二章 文化多样性下的乡村生态社区模式
第一节 “共享居住 + 产学研合作”的生态社区
第二节 “共居自治 + 共识决策”的生态社区
第三节 “生态科技 + 持续更新”的生态社区
第四节 “传统乡村 + 多元发展”的生态社区
第三章 乡村社区的生态单元构建
第一节 乡村生态住宅设计
第二节 乡村生态院落设计
第三节 乡村生态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节 乡村社区生态水系设计
第五节 乡村社区生态农田设计
第六节 社区小尺度生态景观设计
余 论 诗意的栖居:未来的乡村
第一节 自然的生态: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人文的生态:后工业时代的乡村社区
第三节 社会的生态:公众参与的乡村社区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