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海外华人研究(第6辑)
0.00     定价 ¥ 4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6834621
  • 作      者:
    编者: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责编:詹建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张振江,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东南亚、美国、中国的对外政策研究等。

柯群英,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特聘教授,人类学博士。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移民、华人散居人群和跨国研究以及宗教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海外华人研究(第六辑)》共包括六篇论文、两篇书评。在论文部分,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荣休副教授祝家丰探讨了在马来西亚城市化背景下,乡村华小日渐减少和微型化,为了维系华人教育,华小的董事部和家教协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谢明达以厦门南普陀寺为例,解读了20世纪初至1949年间华侨华人与中国之间的跨区域佛教联系。通过分析南海佛教网络,解释了现代佛教思想在东南亚的兴起。加拿大约克大学语言、文学与语言学系教授石晓宁聚焦于民国元年(1912)后北美侨社内部的党争,探究美洲洪门致公堂组党的原因、政治主张及组织发展。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讲师张龙龙运用生命历程理论视角,阐释日本遗孤子女的社会融入过程与华人身份认同现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新加坡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研究员马思睿以泰国“汉语桥”工程为例,对参与的海外华人师生进行田野调查和访谈,从亲历者角度展现汉语国际教育的在地影响,理解该工程在个人、机构和国家层面的多重意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两位学者彤丽思与刘宏教授论述华人散居者在全球移民史中变化着的含义,着重讨论了认同、差异及家乡联系方面的议题,梳理了东南亚散居华人从最初定居该地区至当今的历史演变和理论框架。 在书评部分,暨南大学博士生余丹丹对杜温新著《缅甸华人寺庙与民间信仰》进行了全面的评析。余丹丹认为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两点,一是作者采用了历史民族志的方法,揭开了缅甸华人日常宗教生活中民间的声音;二是作者讨论了宗教对当代外交的作用,这两点值得学习借鉴。暨南大学在站博士后张倍瑜对史蒂文.B。迈尔斯的著作《华人散居地:一部移民的全球史和社会史》展开了评述,对作者提出的“全球华人散居”这一观点进行了辨析。张倍瑜指出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作者将中国的内部与外部移民结合起来考察,从长时段历史的视角揭示了移民多样化的路径。
展开
目录
单元化教育政策和城市化对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冲击和影响(199l-2018)
离散法缘:20世纪初至1949年的跨南海佛教联系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美洲洪门致公堂改堂组党若干问题初探
日本遗孤子女的社会融入与华人身份认同
超越“软实力”的汉语国际教育:以泰国“汉语桥”为例谈汉语的“网络力”
散居的意涵及其变迁:东南亚华人的经验
评《缅甸华人寺庙与民间信仰》
评史蒂文·B.迈尔斯著《华人散居地:一部移民的全球史和社会史》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