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研究
0.00     定价 ¥ 9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82779
  • 作      者:
    作者:王永友|责编:彭莎莉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永友,1971年2月生,重庆市人,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市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咨政中心执行副主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2015年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并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奖。2017年入选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2019年获首届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曾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主要从事文化发展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决策咨询报告多次呈送中办、国办并被采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功能逻辑、内在机理与实践逻辑等问题,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为什么要融入与能不能融入的问题,回应了人们对能否融入的理论困惑;从应用层面回答了社会治理功能从哪里来以及怎样融入、有何经验可学的问题,回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存在“两张皮”的现实困惑以及能否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的思想困惑;从实践层面回答了融入哪些领域以及怎样进行融入实践的问题,回应了具体怎样融入的实践困惑。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科学回答,这能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价值标准、理论依据和整合主体力量。一是为坚定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价值标准。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明确什么样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符合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展现中国的特色优势,这就要求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二是为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要想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根本在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而需要明确到底应该由谁来治理、如何治理等问题。“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的理论依据,明确社会治理是为了保证人的自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保证社会治理坚守公平正义、依法治理的理论指导,推动法治保障实现在社会治理体制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三是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整合主体力量。由社会管理发展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突出强调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而如何整合和凝聚这些主体的力量是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同加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依靠力量一致,都是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就能激发人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自知和自觉,以围绕人民的中心地位整合社会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力量。作为公民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向同行。
  2.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应然要求
  当前,影响和谐的社会问题、社会冲突仍不同程度存在。不和谐因素存在和泛滥的根源在于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机制不够完善,给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具体来看,存在着社会结构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矛盾形态复杂化,劳资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等社会冲突;民生领域上学难、就业质量不高、收入分配不公、看病贵、住房贵等民生问题。这些利益诉求表达、调节协调以及有效保障措施的实施力度不够直接,导致社会治理面临很多复杂的矛盾和冲突,要解决它们就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共同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追求,能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科学的利益调节机制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以及智力支持。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调节利益冲突奠定思想基础。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涉及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利益需求范围越来越广、利益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调节复杂多变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价值引领和价值追求,推动人们在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对化解社会矛盾、调节利益冲突达成共识,进而使得化解社会矛盾和协调利益关系成为可能。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调节利益冲突注入精神动力。由于社会矛盾复杂、社会利益冲突多发,造成群众性事件频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共同的价值追求不一致,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价值目标也背道而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审视当前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为化解社会矛盾和调节利益冲突指明前进方向、明确价值目标、注入精神动力。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如何协调利益关系提供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社会关系。事实上,所有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都指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等层面的利益矛盾,这就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为如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如何协调利益关系提供指导思想和智力支持。
  3.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应然要求
  社会风尚是社会心态和社会情绪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影响着公民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筑梦、逐梦、圆梦。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复杂,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影响,人们对社会腐败现象、个别教师师德师风败坏现象等社会负面信息往往认识不全面、不客观,社会上存在着不尊师重教、不重视道德品质、不理性审视社会、不客观评价社会等问题,进而形成了某些敏感、极端、紧张的负面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影响着社会正向情绪的汇合、正向力量的整合,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文化人、以文感人的“时”“度”“效”。对此,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塑造良好社会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辩证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能够为引领和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主心骨”“主旋律”“主力军”。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主心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风尚建设,能够为社会风尚的建设指引前进方向、明确目标追求,尤其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引领社会风尚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方向前行,进而为整合社会正向情绪、消除杂音噪音、净化人们心灵提供“主心骨”,塑造与社会主义性质一致、与人民利益一致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主旋律”。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关系的研究
二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治理功能的研究
三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路径的研究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价值逻辑
一 提升社会治理主体治理素养和能力的需要
(一)提升社会治理主体治理素养的需要
(二)引领社会治理主体价值取向的需要
(三)提升社会治理主体治理能力的需要
二 推进社会治理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社会治理内容的迫切需要
(二)构建社会治理机制的现实需要
(三)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时代需要
三 优化治理环境提升治理效果的需要
(一)营造治理文化氛围的需要
(二)解决社会负面问题的需要
(三)增强社会治理效果的需要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理论可能性
(一)国家价值目标引领社会治理方向
(二)社会价值取向决定社会治理目标
(三)公民价值准则奠定社会治理基础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应然可能性
(一)回应社会治理问题的应然要求
(二)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应然要求
(三)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应然要求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现实可行性
(一)社会治理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效度
(二)社会治理延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宽度
(三)社会治理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保障的力度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功能逻辑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功能构成
(一)治理主体统合功能
(二)治理价值导向功能
(三)治理精神塑造功能
(四)治理制度构建功能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功能生成
(一)功能生成的理论基础
(二)功能生成的逻辑条件
(三)功能生成的逻辑结构
(四)功能生成的逻辑过程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功能发挥
(一)功能发挥的原则遵循
(二)功能发挥的机制构建
(三)功能发挥的策略选择

第四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条件
(一)顶层设计要科学合理
(二)党的领导要坚强有力
(三)社会组织要发展成熟
……
第五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域外借鉴
第六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的实践逻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