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章 关于欧盟民主的综合考察
1.1 导论
1.2 跨国民主
1.2.1 跨国民主面临的追问
1.2.2 跨国民主的模式
1.3 欧盟的民主赤字
1.3.1 对欧盟民主赤字的批判
1.3.2 对欧盟“民主赤字”问题的辩护
1.3.3 对欧盟民主的评估
1.4 机构平衡原则
1.4.1 机构平衡原则的政治维度
1.4.2 机构平衡原则的法律维度
第二章 欧盟行政决策权分配的“名实分离”:模式、成因与影响
2.1 对行政权内容的考察
2.2 对欧盟委员会行政机构之角色的考察
2.2.1 欧盟委员会作为行政机构的制度设计
2.2.2 欧盟委员会行政角色的机构演变
2.3 对欧洲理事会行政机构角色之考察
2.3.1 欧洲理事会行使行政权的制度设计
2.3.2 欧洲理事会的权力演进
2.4 以政策动议权共享为基础的行政决策权分配与互动模式
2.5 行政决策权名实分离模式的问题
2.6 结论
第三章 多多益善?——略论欧盟立法机构之功能碎片化
3.1 导论
3.2 欧盟立法机构的制度演进和问题切入
3.3 欧盟立法权的再分及立法机构的权力行使
3.3.1 欧洲议会作为立法机构的角色及其缺陷
3.3.2 欧盟理事会作为立法机构的角色及其缺陷
3.3.3 成员国议会参与立法的角色及其缺陷
3.4 欧盟立法机构的功能碎片化及其可能解决方案
3.5 结论
第四章 后危机时代欧洲一体化模式之博弈——以欧洲法院和德国宪法法院对反危机措施的司法审查为切入
4.1 序言
4.2 欧债危机前的一体化模式之争
4.3 危机产生的经济和法律背景:欧盟的经济货币政策权能
4.3.1 欧盟金融和经济危机
4.3.2 欧盟的经济治理权能
4.4 政府间主义机制对危机的回应
4.4.1 政府间主义机构在反危机行动中的角色
4.4.2 对欧盟内部平衡的影响
4.4.3 分析
4.5 欧洲央行参与欧元区债务危机应对及其所受到的独立性挑战
4.5.1 欧洲央行的独立性
4.5.2 对欧洲央行OMT项目的司法审查
4.5.3 对欧洲央行PSPP项目的司法审查
4.5.4 后危机时代的欧洲一体化模式博弈
4.5.5 小结
4.6 欧盟“通过法律实现的一体化”路径批判
4.6.1 “通过法律实现的一体化”路径:一个回顾性考察
4.6.2 “通过法律实现的一体化”路径的问题
4.6.3 欧盟危机时代展现的“通过法律实现的一体化”路径的内在缺陷
4.6.4 与“通过法律实现的一体化”路径内在缺陷相关的两个问题
4.6.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立法和行政机构中的问责制危机
5.2 欧元区债务危机对问责制危机的加重
5.3 重振“卢森堡妥协”的精神?
参考文献
相关规则、案例和文件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