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对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发生在主要西方国家(法国、联邦德国、英国和美国)的学生造反运动和新左派运动作系统研究的著作。它分章对这四国学生运动做了叙事和分析,对这次学生运动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做了研究。指出这次运动主要是对资本主义文化和政策批判的运动,在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和反对美帝国主义越战政策的背景下,运动具有的极“左”倾向。该书还对学生运动的流派、代表人物、影响学生运动的各种左翼思潮做了研究。由于作者与国外“新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有密切联系,在国外做了大量资料收集和采访工作,因此本书的叙述和研究具有可靠性和深入性。该书还研究了运动语言和参加者情绪等方面的特点。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客观上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坐标,它处于二战结束后西方左翼力量活动的峰巅。这次左翼运动的尾声持续到70年代最初几年,然后便急剧地衰落和消失了,之后便是保守主义的泛滥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之后出现的新社会运动,无论在其锋芒上和规模上都无法与60年代学生运动相比。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社会来源主要是以学生为主的青年知识分子阶层, 社会构成比较狭窄, 在少数国家中学生运动得到工人阶级的积极响应。 20 世纪 60 年代学生运动提出的纲领和口号的主要内容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学教育、 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批判,同时尖锐地抨击了美国在东南亚的侵略战争政策。 这次学生运动对其斗争的最终目标认识模糊, 缺乏一个深刻的社会纲领, 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场学生运动可以震撼资本主义制度一时, 却无法从根本上动摇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统治。
从历史运动的类型学而论,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属于一种政治文化运动和民主运动, 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革命和经济社会运动。 它主要的原因存在于政治、 文化和心理方面, 它没有普遍的经济危机、 自然灾害、 粮食歉收、 失业作为背景。 因此, 20 世纪 60 年代的学生运动不同于近代时期人们常常看到的那些典型化的革命或民众运动。 但是, 60 年代西方学生运动, 一方面具有非突发性的特点; 另一方面, 它持续的时间却比较长, 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族矛盾、性反抗、 反核武器、 反战运动、 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 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面临的深层的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正如霍布斯鲍姆评述的:“西方学生的叛乱行动, 文化革命的色彩较浓, 是一种抗拒的表现, 排斥社会上由‘ 中产阶级父母’ 价值观所代表的一切事物。” 但是, 学生运动“毕竟不是真正的革命, 也不可能发展成真正的革命”。
第一章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发生的历史环境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节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第三节 社会主义运动的分裂、左倾思潮的传播和“新左派”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学生运动发生的文化环境
第二章 美国的学生运动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自由言论运动”
第三节 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运动
第四节 哈佛大学的学生运动
第五节 其他院校的学生运动“气象员”
第三章 英国的学生运动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生运动发生的背景
第二节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生运动
第三节 1968年英国学生运动的高潮
第四节 沃里克大学的学生运动
第四章 法国“五月风暴”
第一节 “五月风暴”发生的背景和前奏曲
第二节 活跃在1968年5月的主要组织
第三节 “五月风暴”的掀起
第四节 “五月风暴”中的工人阶级
第五节 资产阶级的反攻“五月风暴”结束
第五章 联邦德国的学生运动
第一节 联邦德国学生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联邦德国学生运动的兴起和高潮
第三节 学生极左分子的组织及活动
第四节 学生运动的活动家
第五节 学生运动的衰落和环保运动、和平运动的兴起
第六章 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若干特征
专名对照表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著译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