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两个结合十二讲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736251
  • 作      者:
    作者:陈先达|责编:陈钟华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深度讲解“两个结合”的意蕴逻辑和精髓要义。

2.本书为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断推进“两个结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供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著有《陈先达文集》《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伟大的马克思:做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与信仰》《马克思主义十五讲》《哲学与人生》《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等。著作及论文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优秀著作奖和吴玉章著作奖等多种奖项,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之所以能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为了深入阐述“两个结合”这一伟大创新理念,作者立足当代、继承传统,以十二个专题,深刻阐述了“两个结合”的伟大历史意义、内在逻辑、本质内涵、基本方式、历史经验以及与历史辩证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等,最后聚焦在“两个结合”对当今时代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价值上。 作者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本书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在党的百年征程中的重大作用,说理透彻,行文流畅,对于我们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挑战,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这一重大命题的必然性和现实要求,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  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马克思诞生已经200 年,马克思主义创立已经170 年,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思想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这是为什么?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真理和道义结合并同处于当代制高点的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伟大光辉一生和伟大人格的精练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的最好诠释。

 

第一节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一、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同历史和现实中的任何学派相比,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最强大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它从19 世纪40 年代西欧工人运动中的一个小小学派,发展到席卷全球,成为当今信奉者最多、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根本原因在于:它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列宁说过:“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实践性,即要求不仅能解释世界,而且能指导人们的革命活动实际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与以往任何学说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为无产阶级解放而产生的理论。如果脱离工人运动,脱离人们改造世界的实际活动,就失去了它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与人们的实际活动相结合。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的彻底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全部著作贯穿着这种批判精神。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宣布:“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并公开申明“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反对那种把旧制度、旧事物看成凝固不变的理论,反对一切为旧制度辩护的学说。它用彻底批判精神观察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政治、思想各方面多层次地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对抗,考察它的产生和演变,说明它的暂时性和改变为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必然性和途径。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革命的理论,而且是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根据无产阶级利益、愿望和要求所进行的纯逻辑推导。它以大量的、确凿的事实为根据,深刻地反映了客观自身的规律。例如,唯物史观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发现了社会现象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完全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对象,根据大量材料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反复实践中得到证实,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把全部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的最可靠保证。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人类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第一节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讲 中华民族生存智慧的结晶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三讲 坚持“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

第一节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胜利

第四讲 理解“两个结合”的本质内涵

第五讲 实现“两个结合”的基本方式

第六讲 科学把握“两个结合”的底线

第七讲 “两个结合”与历史辩证法

第八讲 总结“两个结合”的历史经验

第九讲 “两个结合”与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第十讲 “两个结合”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第十一讲 “两个结合”与积极培育文化自信

第十二讲 “两个结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