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研究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52964
  • 作      者:
    作者:田旭明|责编:曹歌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田旭明,法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的建设学科带头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广西青年文化英才。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以及各类省级社科研究项目8项。出版著作6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社会主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研究成果先后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强大且非凡的社会号召力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优势和制胜法宝。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合理借鉴政党与社会关系的一般理论,在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深入剖析了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基本内涵、内在构成和影响因素,系统解析了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战略意义、理论基础、历史借鉴以及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展开
精彩书摘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研究》:
  一、展示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形象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自己的制胜法宝和执政方略。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政策,都处处体现了我们党深厚的人民情怀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形象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表,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优势的鲜明体现。在现实中,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人民形象,除了依托党的执政理念、制定的各项惠民政策、尊重人民创造精神等载体之外,党的社会号召力也是其重要承载。党的社会号召力说到底是引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自觉投入到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这中间包含着深入群众、贴近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等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行动。换言之,没有为民情怀,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的社会号召力就是一句空话。所以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就意味着要深入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强化依靠群众、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自觉,而这也必然有助于彰显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信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和推动者的人民情怀,同时也会向世人彰显中国人民的形象。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党中央迅速组织、动员和号召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筑造了联防联控网。在党中央号召全社会共同抗疫的过程中,我们党紧紧依靠群众,对人民群众生命高度负责,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赢得了人民高度称赞和拥护,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光辉形象,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二、展示新型举国体制的国家形象
  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央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自上而下发挥强力作用来动员和调配全国力量,对急需被管制的重要领域进行治理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不断完善和提升的制度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举国体制比以往更加成熟、更加合理,新时代许多领域的巨大成就都离不开新型举国体制的强力运转,譬如近年来的重大核心技术突破。新型举国体制的生成和党的社会号召力密切相关,新时代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对于展示和提升中国新型举国体制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能展现新型举国体制运行有效的国家形象。新型举国体制的运行过程,是通过政治和行政命令将资源调配和人事安排集中到某些攻关领域或应急事项的过程,它既需要国家的强力推动,又依赖于社会主体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而这两个方面都要依托党的社会号召力。党的社会号召力贯穿于新型举国体制运行全过程,使得党中央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超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和资源调配成为可能。第二,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能展现和提升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形象。实践表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根本得益于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没有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和社会号召能力,就难以短时间内集中有益资源和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而我国之所以能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应对一切风险挑战,得益于“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第三,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能展现和提升新型举国体制竞争优势的国家形象。比较中西抗疫模式,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政党在面临非常态的紧急救灾和应急管理时,往往处在软弱无力和管制失败的境地。其原因很复杂,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政党体制没有办法凝聚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社会号召力,也就没有办法高效动员,形成举全国之力办大事、办好事的体制。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号召力的严重缺失,是西方政党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劣势,也是西方权力分散型体制越来越呈现出内部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原因所在。反观中国,中国共产党善于使用和提升其社会号召力,能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号令四面、组织八方,能汇聚人心和民力,把不同利益群体聚拢到党和国家的现代化事业上来,也就使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具有无可匹敌的竞争优势和独有魅力,展现出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国家形象。
  ……
展开
目录
引言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基本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基本构成
第三节 影响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四力”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社会号召力与政治领导力的逻辑关系
第二节 社会号召力与思想引领力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 社会号召力与群众组织力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 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战略意义
第一节 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和维护党中央权威
第二节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第三节 增强国家凝聚力
第四节 凝聚改革发展的合力
第五节 展示和提升国家形象

第四章 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社会号召力的思想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加强社会号召力建设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苏联共产党丧失社会号召力的历史原因和教训

第五章 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面临的现实挑战与考验
第一节 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挑战
第二节 价值多元和社会共识困境的挑战
第三节 主流意识形态大众认同困境的挑战
第四节 社会信任难题的挑战
第五节 政治表达难题的挑战
第六节 党的政治权威面临的挑战带来的考验
第七节 社会协作治理难题的挑战

第六章 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社会号召力的具体策略
第一节 增强党的奋斗目标感召力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第二节 增强制度效能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第三节 加强党的组织形象和资源建设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第四节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力量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第五节 加强社会利益调控整合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第六节 创新和优化社会动员方法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第七节 增强媒介载体社会动员效能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第八节 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第九节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