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中国政党外交基本经验研究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9017302
  • 作      者:
    作者:余科杰//柴尚金|责编:刘娟娟//徐嘉璐
  • 出 版 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余科杰,外交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交学院政党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柴尚金,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指导,系统梳理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实践,并概括出新中国政党外交七个方面历史经验,包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总体外交战略、坚持和遵循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处理好意识形态与超越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将历史研究融入经验总结之中,体现出本书在政党外交历史经验研究方面的理论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十分重视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 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 宁主义为指导,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着眼于时代 要求和社会实践,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同马 克思列宁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即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显然,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不断发展的动力 源泉,实践性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鲜明特征。但实践只是思想 理论产生的基础和源泉,实践中产生的只是经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理 论的结果。只有对这些经验进行科学的总结,并加以系统的、创造性 的理论概括,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 于完善。”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条件。列 宁说过,马克思的学说“是用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的经验总结”。只有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要善于汲取失败的 教训,才能推动实践,指导实践,失败就可能成为成功之母。恩格斯 说得好,“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 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 的成功之道时指出,“有了这么一个党,尽管人数少,也能制定正确的 战略和策略,包括不断总结经验,改正缺点和错误。一个党是不可能 不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最伟大之处,就是善于及时总结经验,看 见不对的赶快纠正,看到好的东西赶快推广,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为零 零碎碎的现象所迷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 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 承好、发扬好。” “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 验、提咼本领,不断提咼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最大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 初,就根据革命的需要,积极开展国际活动;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执掌国家政权、处理外交关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维 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 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新中国成立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世界冷战、东西 方对垒的情况下,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及世界各国共产党 的关系,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 确提出了独立自主、互相尊重等处理兄弟党关系的准则,坚决反对苏 联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捍卫了中国国家主权和尊严。20世纪70年代末,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和平与发展 的时代要求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系统总结了 党过去开展政党外交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主张和 新时期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 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改变了 “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把国 家关系和国家利益作为开展政党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使政党外交工作 得到了历史性开拓。可以说,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政党外交工作不断拓展的历史前提,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 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中,以中国与 世界紧密关联的大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根据时代要求和使 命任务,就当代中国外交和政党外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目标方向、定位属性、基本原 则、核心范畴、价值理念多方面赋予了政党外交全新内涵。践行新时 代政党外交,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 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需要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在实 践中处理好各种关系,比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人类谋进步、国家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超越意识形态和坚持宣介特定价值理念(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 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 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在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 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呼吁各国政党应秉持“天下一家”的理念,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中国共产党愿意做新型政党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者”“推动者”“贡 献者”“维护者”;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要捍卫维护国家利益:“决不 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 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 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显然这些既是中国共产党发出的时代强音,也是基于历史的经验总结。要把新时代政党外交推向新高度, 实现新跨越,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党外交的历史经验,既是研究中国共产党 党际关系理论的主要着眼点,也是构建当代中国政党外交理论的重要 抓手,对于促进当代中国政党外交的深入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新中国政党外交的历史概述
一、新中国政党外交的起步发展及历史性开拓(1949年—20世纪70年代末)
二、政党外交的转型发展及拓展创新(20世纪70年代末—中共十八大)
三、中共十八大以后政党外交的新跨越
第二章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党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二、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
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作出了创新性贡献
四、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五、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的拓展深化
六、习近平有关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七、对党际关系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
第三章 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总体外交战略
一、政党外交与党的奋斗目标、中心工作、国家外交战略的一致性
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政党外交主要目标是巩固新生政权、打开新中国外交局面、支持世界革命
三、20世纪70年代末到中共十八大以前政党外交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四、中共十八大以来政党外交进一步寓于国家总体外交之中
五、政党外交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主要经验
第四章 始终坚持和遵循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一、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的必然要求
二、党际关系四项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的必然结果
三、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普适性、科学性
四、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根本要求和基本经验
五、新时代坚持新型政党关系指导原则
第五章 处理好意识形态与超越意识形态的关系
一、政党意识形态和超越意识形态问题的逻辑呈现
二、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的“以意识形态划线”
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超越意识形态”
四、政党外交中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第六章 准确把握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的辩证统一
一、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相互关联的理论缘起和表现形式
二、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党际关系“决定”国家关系
三、20世纪70年代末到中共十八大:党际关系“促进”国家关系
四、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际关系“充实”国家关系
五、处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辩证统一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第七章 处理好同各国共产党与其他类型政党党际关系
一、中共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党际关系的经验与教训
二、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党党际关系
三、以发展国家关系为目的发展同资产阶级右翼政党党际关系
四、在平等、互信基础上深化与民族主义政党党际关系
五、发展同不同类型政党党际关系的基本经验
第八章 正确处理与执政党和非执政党党际关系
一、执政党:发展党际关系的重中之重
二、非执政党:发展党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三、同执政党与非执政党发展党际关系的历史经验
结语 新中国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
一、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始终坚持“三个重要”的科学定位
三、坚持党际关系主要原则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四、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总要求
五、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但充分认识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