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人民群众是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的决定力量。英雄人物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英雄人物是时代和群众的产物,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创造群众,而是群众创造英雄。英雄人物的产生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他们的才能的发挥要有一定的舞台;而这些物质基础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这种舞台是由人民群众的斗争和行动提供的。不仅如此,有些英雄人物,就是直接在群众的、阶级的、民族的斗争中,从普通个人直接成长起来的。正是基于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作用,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是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群众观,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本国的革命实践,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首先,列宁认为群众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力量源泉。“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有组织的先锋队,一经同千百万人联系起来,就比它原来的人数强大几十万倍”“只有以一定的阶级为依靠的政党才是强有力的,才能在形势发生各种各样的转变的时期安然无恙”。如果布尔什维克不能把大多数劳动群众吸引过来,那么只能获得一种极短暂的和极不稳固的胜利。
其次,党要教育和引导群众。群众虽然是历史的创造者,蕴含了强大的力量和智慧,却并不意味着群众本身就具备了创造历史的一切条件,尤其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具体国情来看,在农奴制社会中,人民因残酷的社会制度压迫而变得麻木不仁,先进的思想和意识根本不可能在农民、工人中自觉萌发,只能依靠外在的教育和引导,将必备的革命思想和意识灌输进去,提高群众自身的觉悟,培养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才能,使其进入管理阶层,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创造者。在十月革命之前,教育群众的有效方式是灌输,即将无产阶级革命必需的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直接灌输给群众,激起群众的革命热情,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十月革命之后,通过开办共产主义学校、组织工会等形式教授群众一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最后,劳动群众要管理国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从来没有得到承认。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管理国家的都是社会的上层阶级,给人造成的错觉是国家管理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废除这种偏见,逐渐吸收群众,直至最下层的群众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来,使社会全体成员轮流管理国家。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列宁认为引导工农群众参与政治生活,能够有效防止官僚主义和滋生腐败。他明确指出“只有当全体居民都参加管理工作时,才能把反官僚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直到取得完全的胜利”。在工农检查院、党的监察委员会等机构中,列宁均要求必须让工农群众参与进来。
斯大林在列宁去世以后的重大转折关头,对共产党如何领导国家和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做了艰辛的探索,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群众观。
首先,党的力量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斯大林曾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安泰与其母亲即地神盖伊的关系来比喻布尔什维克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他指出,“布尔什维克也同安泰一样,其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即同那生育、抚养和教导他们成人的群众保持联系。只要他们同自己的母亲,同人民保持联系,他们就完全可能始终是不可战胜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