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忆百年征程守初心使命(高校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9057515
  • 作      者:
    编者:朱建军|责编:陈纯//梁胜
  • 出 版 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四川师范大学以中国共产党在100年间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和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28年的奋斗历程与新中国成立后72年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特色与建设经验、建党100年来中国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等为主题,开展理论研究,撰写理论文章,并形成本书。 《忆百年征程守初心使命(高校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收录《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百年历史演进》《多元文化视域下党史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路径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等文章。
展开
精彩书摘
  《忆百年征程 守初心使命:高校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革命精神的产生有深厚的历史背景,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之中。加强四史教育可以通过历史叙事的方式讲述革命精神的历史源流,深刻揭示革命精神产生的历史逻辑,挖掘革命精神的历史价值,增强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历史认知。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发展和创新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通过历史梳理和史料挖掘,不仅可以梳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革命精神的形成背景、鲜明特点及具体内涵,还可以找到各种革命精神的内在的基因联系,从而可以深刻地把握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客观的历史事实有利于大学生认同革命精神,消解各种形式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在历史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阐释。
  加强“四史”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形势与政策”课。这些课程授课内容各有侧重,共同承担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的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对各门课程内容的规划、整合,可以将“四史”内容有机地融入这些课程之中,讲述革命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共同形成革命精神认同教育的思想合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通过历史史实的回顾和革命规律的梳理讲清楚革命精神的历史渊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治”课侧重从学生的现实精神需要出发,引导学生们明白革命精神对个人品格塑造和人生奋斗的引领意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应主要从理论阐释的角度,讲明革命精神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对革命成功的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可以强调革命精神的理论指导作用。通过哲学原理的分析,让大学生们明白革命精神的对革命行动的意识能动作用。“形势与政策”课通过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指出革命精神对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发展的指引作用。总之,通过各门课程的整合,从历史、现实、理论的维度全方位开展对革命精神的阐释和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革命精神教育的实效,增强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历史认同。三、关注大学生现实精神需要,促进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情感认同
  当今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深刻影响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他们注重自强、独立以及创新等品质,主体自我意识、创新意识、自信感增强,更加倾向于追求个性化,很难形成对主流意识的统一认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严重冲击,大学生的实用主义和功利化思想凸显;学生更加倾向追求现实利益和个人利益,弱化远大理想和集体主义。在诸多现实问题的冲击下,学生更加关注与就业、个人发展相关的问题,注重当前个人职业竞争能力的提升,缺少长远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通过文化资源优势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严峻的考验。为了削弱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降低中国人民对国家、社会的认同,西方某些国家不断对中国人民思想进行分化瓦解,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消解。当代大学生由于年龄、成长过程、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对国家历史国情的深刻把握,容易受到西方势力的迷惑和影响,思想上容易丧失应有的警惕。某些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与价值观念,出现一定程度的精神迷惘和思想混乱,甚至产生对马克思主义质疑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怀疑。要让革命精神为大学生所认同,必须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这就需要发挥革命精神的思想引领性和情感升华性,使革命精神成为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引领。
  革命精神教育必须契合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用他们所熟悉的叙事方式讲好革命精神的故事。
  第一,革命精神教育内容要聚焦问题。革命精神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单向输入历史史实和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对革命精神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从而让革命精神成为激发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因此,革命精神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回顾和阐释革命精神的内涵与渊源,更要聚焦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倾听时代声音,抓住时代问题,不断回应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在双向互动中提升教育实效。
  第二,教育过程要体现现实关怀。针对大学生的现实心理特点,分析革命精神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挖掘革命精神对大学生个体奋斗的实用价值,找出教育的突破口。大学生普遍积极追求上进,如果从他们的利益需要、情感态度和能力意志出发,就能够把革命精神内容与他们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成为革命精神的积极践行者。当代大学生经常遭受多元价值的冲击,出现成长的烦恼和困惑,特别是在面对眼前利益与长远规划、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现实冲突时更易产生迷茫,这就可以用不同时代的革命精神感染他们,产生向上引领的作用,帮助他们调整内心冲突,整合价值冲突,走出迷茫焦虑的心境。
  第三,教育内容和形式要具体生动。革命精神的形成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我们只有讲好这些故事,才能让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有具体的感知。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让一个个的英雄人物走进大学生的生活,让一桩桩的革命事迹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才能激发其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促使革命精神转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这将成为激发大学生个人奋斗和奉献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
  ……
展开
目录
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孝文化回顾
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观百年历史演进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政策变迁历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百年探索与践行
百年大党纪律建设的实践品格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进路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史绘本创作对儿童认知价值研究
反腐败工作在百年党史中的深远影响
中国共产党纪检监察制度的设计论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经验
多元文化视域下党史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路径研究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百年演进及其基本经验
激发高校干部担当作为的治理困境与对策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时代精神在高校教育中的启示
新时代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认同教育路径探析
着力构建“五个工作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地方高校纪检监察体制研究——以四川省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和主要成就
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论述的现实意义及其实践路径
概念隐喻视域下习近平总书记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话语探究
理想信念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婚姻变革研究——基于四川苏区的考察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群众教育的价值目标及启示
浅析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提升路径
乡村振兴视域下党建引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四川省眉山市的实践探索
中国共产党精神传承机制的缘起、探索和宗旨
党章视域下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百年历程与经验启示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百年建设研究
学习党史三步走增强党性在行动
基于“彝海结盟”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建设问题研究
建党百年女性接受师范教育及社会个人价值变迁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党建助力四川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机制研究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成渝地区的运用情况探究
建党100周年四川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新路径
略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者的纪律观研究
从青年大学生的视角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精神
重要论述的影像表达
重大疫情防控下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毛泽东思想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研究
浅析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
党史学习教育融人大学思政课程的探讨
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校园景观文化建设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成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艺术类专业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