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共产党人的“心学”》:
三、共产党人的“心学”是新时代党性修养之学,旨在贯通党性“心性”“超越性”,提升党员干部的境界与情怀
“心性”是传统心学的基本范畴,共产党人“心学”的基本范畴是“党性”。党性是阶级的品质与特性最高、最集中表现,是政党的性质、宗旨及其阶级性、先进性等品质特性在党员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及人格化。刘少奇曾指出,党性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共产党要把无产阶级各种伟大的进步的特性发展到最高度。每个党员要照着这一切特性来改造自己”,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财富武装自己,拥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总体而言,党性包括对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坚定性;破除心中的自私自利等“非无产阶级思想之贼”,克己奉公、公而忘私,精神境界和思想觉悟的崇高性;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原则性;步调一致的组织纪律性;牺牲奋斗等意志品质与作风的坚韧顽强性;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把握党性教育、党性修养的“心学”意蕴。早在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中国修养传统相结合,创立了党性教育、党性修养的理论与实践,特点是将传统士大夫的“心性”修养拓展为共产党人的“党性”锻炼,把传统的内省功夫演进为共产党人主观世界的改造,把传统的“心灵觉悟”具体化为“阶级觉悟”,从传统较重自律、重个体的修炼拓宽为重组织纪律性的“他律”及党内政治生活的集体“共修”,把传统的“事上磨炼”发展为进行革命实践锻炼,将传统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大同梦想实化成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把培养圣贤、君子理想人格创造性转化为涵养革命家情怀,塑造革命者意志、锻造先锋队的伟大实践,党性教育、党性修养成为共产党人正心修身、锤炼党性的圭臬,成为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通过党性教育、党性修养,我们党培养造就了一代代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无私无我的优秀共产党人,为夺取革命、建设、改革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党性教育、党性修养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色。
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性教育的“升级版”。共产党人的“心学”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理论创新、理论突破。第一个突破是为人性正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出于革命和斗争的需要,我们一度只承认具体的人性,否认抽象的人性;只承认带着阶级性的人性,否认超阶级的人性;对党性和人性的关系也是割裂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消灭、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在改革开放、由阶级分析拓展到阶层分析的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担负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使命的形势下,如何看待人性?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如何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占有精神上的主动?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巨大理论勇气,从党性与人性关系入手,为人性正名,突出党性的人品特性、党员干部的人格魅力,明确党员首先要做人、做好人,强化党性是人性的升华,从理论上把党性的人性基础做实。第二个突破是肯定王阳明心学。习近平总书记为王阳明心学正名,指出王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这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心学,以源远流长的心性资源来涵养党性,贯通党性心性,从而打牢党性教育的人性、心性基础。同时,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性教育的重大创新,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培养塑造置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大视野上,是党性教育的升华和“升级”。
提升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与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共产党人的“心学”进一步明确和拓展党性的“超越性”属性,促进共产党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大力发掘革命与战争时期党性教育追求人类解放与幸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终极关怀,传承崇尚牺牲奋斗、超越生死,进行生命与人格再造,小我升华大我、无私无我等超越性价值,充分吸收中华传统“心学”塑造圣贤人格、追求“天人合一”等超越性价值,积极借鉴现代心理学将“超越性”及真善美高端品质“重新带回人性”等前沿成果,把党性的超越性属性和内涵进一步明确和突出出来,把共产党人的“心学”及人性更高层面、更光辉的境界彰显和展示出来,满足新时代党员的人格成长、终极关怀和安身立命需要,进一步推进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建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