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阐释政治哲学(政治发展与社会建设的中国逻辑)
0.00     定价 ¥ 9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26431
  • 作      者:
    作者:孙国东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力图在政治哲学领域阐发一种“作为阐释政治哲学的民主社会学”理论模式。为此,本书从“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话语”是其应是的三大功能(面对西方的“对话-抗辩功能”、面对现状的“阐释-范导功能”和面对历史的“阐释-反思功能”)入手,探索形成了“公共阐释”的取向及相应的三种研究取径(思想史重构、政治哲学建构与社会-历史分析相结合、历史政治学与社会-政治理论分析相结合),破解“理论视野的去西方化”“现代性价值/范畴的中国化”和“中国性价值/范畴的现代化”等课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并借此对中国情境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建设进行了介入性的学理分析和实体性的理论建构。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论 迈向“作为阐释政治哲学的民主社会学”
一、关于“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话语”的四个评注
二、为什么是“民主社会学”?
三、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话语的三大功能与推进阐释政治哲学之公共阐释的三种取径
四、本书结构安排
上篇 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
第一章 “民主社会学”视野下的政治发展逻辑——基于现代化理论之思想史重构的政治哲学分析
引论:超越政治发展的自由主义话语
一、经典现代化理论与政治发展:阿尔蒙德
二、保守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从亨廷顿到福山
三、从左翼的批判到艾森斯塔特的“多元现代性”论说
四、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分化与英格尔哈特的新现代化理论
五、“民主社会学”视野下的政治发展逻辑
第二章 “马克思-孔子范式”——“中—西时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思想光谱
引论:作为综合性价值的政治发展及其“学理格义”
一、百年中国的三个时代
二、从“古—今时代”到“中—西时代”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光谱的嬗变
四、为什么是“马克思孔子范式”?
五、何种马克思?哪种儒家?
第三章 内倾型的贤能政治——基于“历史终结论”病理学逻辑的政治哲学分析
引论:作为“构成性情境”的贤能政治及其现代阐释
一、中国式贤能政治对“历史终结论”病理学逻辑的超越
二、现代性精神对中国式贤能政治的正当性限制
三、现代条件下的“内倾型贤能政治”
四、结语
下篇 社会建设的中国道路
第四章 “民主社会学”视野下国家与社会的相因相成——基于思想史重构的政治哲学分析
引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社会建设的基础课题
一、从政治共同体到文化共同体:现代早期“市民社会”概念的含义转变
二、经济之维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三、文化和政治之维的市民社会与国家:从葛兰西、阿伦特到哈贝马斯
四、市民社会的社会基础:弗雷泽、艾丽斯·杨与穆菲
五、“民主社会学”视野下国家与社会的相因相成
第五章 中国情境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辐辏型整合”与国家-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
引论:作为“现代性范畴”的国家社会关系及其“学理格义”
一、“辐辏型整合”作为现代中国的整合机制
二、中国共产党作为“辐辏型整合”的轴心:中国现代国家的两种形态和四个层次
三、公意型政党与政府、社会关系的良性格局
四、作为合法化中介的公共领域:共同政治文化的守护与统一战线的拓展
五、结语
第六章 迈向“获得家庭支持的公民性”——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身份美德与公民美德的共契
引论:作为“范导性价值”的身份美德及其现代转进
一、“身份美德”与“公民美德”
二、“差序格局”与超越亲缘性的社会政治建构
三、社会资本与“善好社会”理念下的社会(组织)建设
四、代结语:迈向“获得家庭支持的公民性”
附录一 阐释政治哲学与政治哲学的公共阐释
附录二 阐释政治学与历史的公共阐释——对历史政治学的阐释学检视
附录三 概念词汇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