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从社会情绪入手,全面研究晚清民族主义的基本特征并追溯其源流,以此为依据探讨近代文学现象的发生。上编详述了甲午战争惨败和朝廷政治斗争的双重刺激下产生的剧烈变动:文学中大量对“陆沉”的描述表现出知识分子恐惧、激愤、绝望的紧张心理,而作为这种心理危机的反弹,“醒狮”这一昂扬的文学意象成为之后中国士人着力塑造的民族象征。一些文学作品还通过重构历史叙事,将黄帝作为汉族的人文始祖,从而建立起与强势西方文化相抗衡的民族自信。下编论述梁启超的“新民”主张,探究西译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提出三种白话的新假说和中国小说叙事的本概论问题。全书从民族主义视角看文学,看到了大量被传统文学研究所忽略的现象和问题;从文学视角看民族主义,又看到了传统思想史研究容易忽略的更为感性、具体、幽微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个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