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青年政治学(理论与实践)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6657515
  • 作      者:
    作者:海泽龙|责编:唐波勇
  • 出 版 社 :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者权威    内容扎实   全面系统

助力青年政治学研究的“中国特色”和“中国视角”


展开
作者简介

海泽龙,男,北京大学法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教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曾受邀赴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地参见学术交流,出版学术著作和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目前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台办及山东省委、省政府相关课题十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政治学的一个新型分支,《青年政治学:理论与实践》一书聚焦青年政治,是专项研究青年群体的政治作用、政治诉求,以及青年群体围绕国家政权开展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总和的学说,无论是学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应用层面均具有独特的价值。由此,书稿通过紧跟21世纪网络社会发展与全球化时代的脉搏,青年政治学尝试聚焦政治活动最为活跃、也因政治经验相对较少而容易受到各类干扰的青年群体,深入探讨“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政治国内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与冲击,及时发现消极因素,明确青年时代责任与社会担当,稳健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水平,希冀为维护国家利益与国家总体安全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
精彩书摘

青年政治学:“量变”的研究范式

21 世纪初,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发展和全球化在世界各地的深入拓展,用来认知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研究范式亦即政治学(包括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各类分析框架也逐渐发生着潜移默化但却意义重大的深刻转变,有些已经发生着或者发生了“量变”,有些则在逐步接近“质变”或者正处在“质变”过程之中。“范式转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范式为理论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 研究范式的转变通常意味着政治学的新理论、新领域、新内容、新研究方法的不断涌现与发展。“一种理论要想被接受为一个范式,必须看上去强于其竞争对手,但它不必要解释,事实上也从来没有解释所有它可能遇到的事实。”就学术研究而言,简化的范式或地图对于人类的思想和行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如后冷战时代的“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修昔底德陷阱”“大国政治的悲剧”等。毫无疑问,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提供了一个识别研究变量的总体框架,政治学理论及其实践则围绕着这些变量不断发展和创新。在这种转变中,青年政治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得以创建、发展并逐步充实完善。

与政治学以及作为政治学分支的国际政治学相同,青年政治学也是为了回答现实生活中向各国民众提出的诸多实际问题而应运而生,就像哲学为了思考而产生、医学为了治病而产生。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重要变化。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也因网络和交流交往的日益频繁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以青年民众为主要用户和受众的网络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青年群体的喜好和社会参与、政治参与广泛地渗透到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

信息网络极大提升了包括青年民众在内的各界民众获取和传播各类信息能力,推动了各类信息在不同社会范畴的大规模自由流通,也进一步加速了原有的以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主导的信息传播权的“去中 心化”进程。借助信息网络,新闻资讯的传播速度、传播渠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成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使包括青年民众在内的各界民众的社会话语空间极大地拓展。[1] 借助信息网络制造的虚拟世界“无形的手”,以微博、微信、QQ 以及推特(Twitter)、脸书(Facebook)等网络社交媒体为代表,现实中各国青年群体的各类诉求、关注、好恶,较之以往被网络迅速放大。信息网络这种信息传播新方式所引发的社会变迁,并非仅仅局限于其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该信息传播新方式本身定义诸多信息的象征方式、传播速度、信息来源、信息存在的预警,从而深刻影响着所在社会的各类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2] 借助信息网络,作为信息网络使用主力军的青年民众,其从原本单独的相对较为孤立社会个体转变为可以随时与其他不同社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青年民众个体密切联系、积极协作、“同气连枝”。由此,青年个体与青年群体的声音和诉求即使不被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所认可、所支持、所刊载播发,也可通过信息网络(如微信、微博)的自主传播和各类信息网络平台(如微信、抖音等)的转发、散播,引发社会各界民众的大量关注,其影响可以迅速拓展到前所未有的社会范围,不单可争取更多青年民众的理解、支持与帮助,也可跨社区、跨行业、跨地区乃至跨国进行各类密切合作。这种从青年民众个人到青年民众群体的力量的汇聚,其相互联络与自发组织过程虽然更多发生在信息网络构成的虚拟空间,但其“蝴蝶效应”的政治结果却往往立竿见影,并且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充分体现进而影响现实社会的舆情发展,其社会影响与政治意义不可小觑。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青年政治学的基础概念

第二节 青年政治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青年政治行为与政治参与

第一节 青年政治参与基础概念

第二节 青年政治参与的作用与发展方向

 

第三章 青年政治体系

第一节 青年政治与国家

第二节 青年政治与政治组织

 

第四章 青年政治心理

第一节 青年政治心理基础概念

第二节 青年政治心理的构成及作用

 

第五章 青年政治思想

第一节 青年政治思想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 青年政治思想的结构类型及作用

 

第六章 青年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特点与传播媒介

第二节 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与作用

 

第七章 青年政治与政治发展

第一节 青年政治与政治革命及政治改革

第二节 青年政治与民主政治

 

第八章 青年政治与世界未来

第一节 青年政治与当代世界

第二节 青年政治与中国复兴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