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组织管理系统原理与应用--系统观念指导下的组织管理
0.00     定价 ¥ 8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99527
  • 作      者:
    作者:侯光明|责编:王京苏//李秉乾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组织管理系统原理与应用:系统观念指导下的组织管理》从整体性、联系性、适应性、发展性和复杂性五方面着眼,研究了系统观念指导下的组织管理问题。首先全面梳理了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说明了系统科学对组织管理的“革命性”影响,指出了面向中国组织管理实践,构建组织管理系统理论的重要性;其次针对五方面问题,以整体论和还原论相结合为纲,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逻辑链条为内容,阐释了组织管理系统原理;*后将其运用于企业、产业、国家等不同层面的组织管理系统,以指导管理实践。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厘清了组织管理实践的工具性视角,为联通认识与实践提供原理性指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研究基础
  第一章 组织管理及其相关理论
  组织一直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与核心,以家庭、企业、国家等系列形式,通过层级、模块、网络等多样方式,在自身不断发展中,实现了绝大多数的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与之相伴,组织管理思想和理论也在演变中逐渐丰富和发展。当前,以数字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继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领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组织发展进入快速变革时期,同时呼唤适应这一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本章主要介绍组织及其管理的发展情况与*新趋势,梳理国内外组织管理理论,阐释新时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
  第一节 组织
  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如生态组织、人体组织等。从狭义上说,组织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家庭组织、工会组织、企业组织、军事组织等。本书中的“组织”是狭义上的组织,是专门针对人的组织,是指这样一个社会实体:它具有明确的目标、精心设计的结构与一系列有意识协调的活动,同时又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个意义上的组织,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呈现出多样的形态(我们称之为组织形式)和各不相同的活动方式(我们称之为组织方式)。
  一、组织发展历程
  组织遵循自身特定的发展规律,在时间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的时间结构中建构,并不可逆地向前演化,以一种异质延续的内容存在。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内在的进化才体现出组织作为一个有机体的生命内涵。大体上,伴随着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数字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组织也经历了自身的演进历程,如表1-1所示。农业文明时期开始出现剩余与私有制,在原有家庭组织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人与资本为核心要素的组织形式,如家族、作坊等。这些组织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依靠简单线性架构促进生产力发展,产生了以伦理文化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机器的诞生引发了生产方式的革命,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组织的核心要素由原有的人、资本变成了人和资本与知识的结合,诞生了公司、集团、国家,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组织形式,该时期的组织依靠职能型及矩阵型结构、契约关系实现组织目标,组织文化则以职业道德文化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诞生与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成为新的组织核心要素,并衍生出平台组织、群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网络型架构、治理关系、普遍价值观文化与法治精神成为组织新特点。
  表1-1 我国组织演进历程分析
  二、组织的基本类型
  通过梳理组织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不同阶段,组织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及自身目标需求,演化发展出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各异的组织方式。那么这些组织在具体实践中具有何种表现形式?其特征、功能如何?依靠怎样的联结方式?接下来从典型的组织形式与代表性的组织方式两方面来分析组织的基本类型。
  (一)典型的组织形式
  人类诞生以来,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大大小小、多种多样的组织。当前我们身处或被包围在如家庭组织、企业组织、国家组织、政党组织、非政府组织、区域性组织、国际组织等若干组织之中。
  家庭组织,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以情感为纽带,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从功能来看,家庭是完成儿童社会化、提供社会劳动力,以及供养老人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看,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而形成的共同群体。可以说,家庭组织是社会*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也是人类*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
  企业组织,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企业组织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企业一直把亚当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劳动分工理论作为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核心思想,把泰勒的科学管理作为生产组织设计的基本原理,形成了严格等级制度的科层组织形式。进入21世纪,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态更为多样化、创新化,整体处于快速变革期。
  国家组织,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一般国家行政管理当局是国家的象征,它是一种拥有治理社会权力的国家机构,在一定的领土内拥有外部和内部的主权。目前,世界上有196个国家被国际普遍承认。
  政党组织,是指以夺取、保有或参与国家政权为目的的政治性组织,拥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持有各自的针对国家和社会议题的政治主张,订立政纲以展示愿景。社会承认政党组织具有扩张其政治主张的合法权利,能积极介入政治生活中,为取得或维护政权或影响政治权力的行使而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是中国人数较多的民主党派。
  非政府组织,是指那些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具有一定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如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相对于企业、家庭、政党等社会组织来说,非政府组织往往更具有公共性、民主性、开放性和社会价值导向。非政府组织面向任务、由兴趣和价值理念相同的人们运营和推动,它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发挥人道主义的作用,向政府反映公民关心的问题;同时会通过提供专业性知识,充当早期预警机制,帮助监督和执行协议等。
  区域性组织,是指一些国家为促进所属区域的团结与统一,加强相互间在政治、经济、外交、防务和安全等方面的合作而组成的一种国际组织。在区域性组织中,有些是政治性的,有些是专门性的。但是,从其基本活动来看,一般区域性组织具有调整和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作用。中国参加的区域性组织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
  国际组织,是指现代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两个以上国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间团体基于特定目的,以一定协议形式而建立的各种机构。国际组织是为了适应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往的领域和地区不断扩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间组织。据《国际组织年鉴》统计,20世纪初,世界有200余个国际组织,到20世纪50年代发展到1000余个,20世纪70年代末增至8200余个,1990年约为2.7万个,到21世纪初超过5.8万个,截至2019年已超过6.6万个③。
  可以说,人类社会中,组织无处不在,个人隶属各种各样的组织。而且,在历史发展中,更大规模、更加多样的组织形式将不断涌现。
  (二)代表性的组织方式
  在不同的组织形式中,又存在丰富的组织方式,即组织中各个要素联系的方式。氏族公社、女织男耕是原始社会普遍的组织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组织方式在各组织形态中皆呈现多元形式。
  在国家组织中,中国古代的分封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较有代表性,现代社会中在世界范围内共存着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多种政权组织形式。这些组织方式与社会各阶层在国家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关,同时也受到社会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传统、民族构成等因素的制约。
  在企业组织中,主要有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形式。而且,每种企业类型还拥有不同的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及权力结构,具有代表性的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项目制等。
  在非政府组织中,主要有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方式。其中社会团体有两种组织方式:一种是行政化组织方式,普遍意义上受到党政机构的直接管理;另一种是类行政化组织方式,只有小部分的行政监管责任。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事业型机构,即致力于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则是指把公益事业作为目标,遵循规章而建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三、数字文明时期的新兴组织
  进入数字文明时期,随着通信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一轮的生产力的迭代发展,组织方式逐步呈现出智能化、大数据化、互联化等特征,从而也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新兴组织,如具有代表性的虚拟组织、平台型组织、联盟组织、云组织等,这些组织已然成为21世纪的“标配”。
  虚拟组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组织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人机一体化组织。这种组织以现代通信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机器智能产品为依托,能更高效地实现组织职能及目标。在形式上,此类组织没有固定的地理空间,也没有时间限制,组织成员通过高度自律和高度的价值取向共同实现目标。
  平台型组织是能够在新兴商业机遇和挑战中建立灵活的资源、惯例和结构组合的组织形式。平台型组织连接两边或多边关系(人才、资源、市场机会等)并创造价值。从广义来说,平台型组织包括三个层次,即平台、平台战略和平台组织。其中,平台即组织搭建的物理或超时空的平台;平台战略是指利用平台的理念整合资源,提升商业价值的战略模式;平台组织则是借鉴平台理念思考组织结构的配套和运行模式。
  联盟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组织为了互相促进,通过正式协定条约或合同集合在一起的组织的统称。例如,产业联盟是指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市场优势,寻求新的规模效应、产业标准、组织机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各有关企业和相关机构等成员单位之间结成的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组织模式。
  云组织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企业组织和合作形态,在虚拟企业和企业联盟的理念基础上延伸、发展、演变而来。在这种组织里,人力资源被上传到了所有需求者都能接触到的“云端”或“云台”上,能够随需求被调用,利用效率提高至*大,而任何需求都能得到“云”的回应。与传统的企业组织形态相比,云组织更加强调“开放、协作、共赢、整合”的理念。借助云组织这种形态,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和成本、获得更多可用资源、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研究基础 1
第一章 组织管理及其相关理论 3
第一节 组织 3
第二节 组织管理 7
第三节 组织管理理论 8
小结 20
第二章 系统科学及其对组织管理研究的革命性影响 21
第一节 系统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21
第二节 系统科学视角下的组织管理研究 28
第三节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提出 32
小结 36
第三章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研究设计 37
第一节 整体论与还原论相结合 37
第二节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研究定位 38
第三节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研究源泉 39
第四节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研究对象 43
第五节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研究起点 44
第六节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研究框架 48
第七节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研究内容 50
第八节 组织管理系统学的研究方法 51
小结 53
第二篇 组织管理系统学五大分析性原理内容 55
第四章 组织管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57
第一节 组织管理系统整体性释义 57
第二节 组织管理系统整体性分析:价值导向的整体与局部的辩证统一 58
第三节 组织管理系统整体性管理准则 62
小结 81
第五章 组织管理系统联系性原理 82
第一节 组织管理系统联系性释义 82
第二节 组织管理系统联系性分析:面向功能实现的主动与被动的辩证统一 83
第三节 组织管理系统联系性管理准则 87
小结 99
第六章 组织管理系统适应性原理 100
第一节 组织管理系统适应性释义 100
第二节 组织管理系统适应性分析:环境约束下的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 102
第三节 组织管理系统适应性管理准则 106
小结 118
第七章 组织管理系统发展性原理 119
第一节 组织管理系统发展性释义 119
第二节 组织管理系统发展性分析:面向发展的变革与稳定的辩证统一 120
第三节 组织管理系统发展性管理准则 125
小结 139
第八章 组织管理系统复杂性原理 141
第一节 组织管理系统复杂性释义 141
第二节 组织管理系统复杂性分析: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的辩证统一 143
第三节 组织管理系统复杂性管理准则 147
小结 158
第三篇 组织管理系统学五大分析性原理应用 159
第九章 海尔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的系统性组织管理经验 161
第一节 坚持系统整体性原理的经验 161
第二节 坚持系统联系性原理的经验 163
第三节 坚持系统适应性原理的经验 166
第四节 坚持系统发展性原理的经验 168
第五节 坚持系统复杂性原理的经验 170
小结 171
第十章 助力华为成功的典型系统做法 172
第一节 践行系统整体性的做法 173
第二节 践行系统联系性的做法 176
第三节 践行系统适应性的做法 179
第四节 践行系统发展性的做法 181
第五节 践行系统复杂性的做法 183
小结 185
第十一章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围绕国创中心的分析 186
第一节 基于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分析 187
第二节 基于系统联系性原理的分析 191
第三节 基于系统适应性原理的分析 194
第四节 基于系统发展性原理的分析 196
第五节 基于系统复杂性原理的分析 199
小结 201
第十二章 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系统观念与方法论 203
第一节 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 203
第二节 系统整体性观念与方法论 204
第三节 系统联系性观念与方法论 206
第四节 系统适应性观念与方法论 208
第五节 系统发展性观念与方法论 210
第六节 系统复杂性观念与方法论 212
小结 215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国家动员体系的系统性分析 216
第一节 国家动员体系建设的系统整体性分析 218
第二节 国家动员体系建设的系统联系性分析 220
第三节 国家动员体系建设的系统适应性分析 222
第四节 国家动员体系建设的系统发展性分析 224
第五节 国家动员体系建设的系统复杂性分析 226
小结 228
后记 22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