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溯源与现状剖析:理解“手机控”
第一节 多元因素作用下的“手机控”现象
一 技术主导作用下的媒介变迁与传播环境重塑
二 网络空间的崛起与信息社会的形成
三 原子化社会的到来与个体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手机控”研究现状述评
一 “手机控”的概念内涵研究
二 “手机控”的成因研究
三 “手机控”的危害研究
四 “手机控”的测量标准研究
五 “手机控”的对策研究
第三节 重新界定“手机控”:一种“成瘾”症侯候的信息依赖
一 作为“成瘾”症候的“手机控”
二 “信息控”:“手机控”的本质依赖逻辑
第四节 人工智能时代“手机控”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 智能化时代手机的发展及其传播特征
二 从1.0到2.0:智能化时代“手机控”症候的转变
三 “手机控”研究的意义与价值转向
第二章 青年人群“手机控”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研究设计与调查实施
一 研究方法
二 调查对象的选取与说明
三 抽样方案与调查实施
第二节 大学生群体的手机使用现状研究
一 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调查
二 作为“信息控”的大学生手机使用及其特点
三 大学生“手机控”的不良反应与影响因素
第三节 企事业人员的手机使用现状研究
一 企事业人员手机使用的基本情况
二 作为“信息控”的企事业人员的手机使用及其特点
三 企事业人员“手机控”的不良反应与影响因素
第四节 各类群体手机使用的比较分析
一 各类群体信息获取来源的比较分析
二 各类群体手机使用时长的比较分析
三 各类群体手机使用目的的对比分析
四 各类群体信息类型偏好的分析
五 各类群体手机依赖情况的分析
第三章 三元互动论视域下的“手机控”成因结构分析
第一节 中国社会现状与文化背景
一 传播技术发展与传媒景观重塑
二 智媒化时代“人—技”关系新常态
三 技术主导作用下的景观社会变革
第二节 手机媒介与手机文化特征
一 手机作为“第五媒体”的发展历程
二 手机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三 手机文化作为当前社会文化的重要表征
第三节 “手机控”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 “手机”中介传播
二 “手机”消费景观
三 “手机”多元互动
四 “手机”融合界面
第四节 “手机控”产生的主体性条件
一 个体化
二 圈子化
三 世俗化
第四章 “手机控”的个体生成和影响机制
第一节 “手机控”形成机制的逻辑层次
第二节 个体和群体的不同作用机制
一 个体层面的作用机制
二 群体层面的作用机制
三 个体与群体共有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个体线下的“培养—涵化”到线上的“使用—满足”
一 线下的“培养—涵化”
二 线上的“使用—满足”
第四节 个体心理生成与生理生成双重模式
一 心理生成
二 生理生成
第五章 “手机控”的社会生成和“逆影响”机制
第一节 共时性生成
一 “媒介化生存”:“手机控”生成的社会性因素
二 “参照群体”影响:“手机控”生成的群体化因素
三 “性格特征与人格特质”:“手机控”生成的个体化因素
四 独立与联合:多因素作用下的时代症候
第二节 历时性生成
一 网络社会的发展与媒介依赖现象的产生
二 “手机”作为媒介的成瘾机制
三 “病毒式传播”与“回弹机制”:“手机控”的纵向扩散
四 “手机控”:难以褪色的风景
第三节 “逆影响”:对社会和媒介的反作用
一 异化:从心理到生理的双重影响
二 中介化:社会交往中介化趋势的不可逆转性
三 智能化:手机使用与“智能化”技术驯化
四 人性化:“手机控”与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
第四节 “手机控”抵制机制及其作用模式
一 “手机控”抵制机制
二 基于“手机控”抵制机制的可能性抗体分析
第六章 青年人群“手机控”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新传播环境下“手机控”的防治
一 欲罢不能:上瘾无法避免吗?
二 青年人群“手机控”的防控思路
第二节 大学生“手机控”应对策略
一 大学生“手机控”问题表现
二 大学生“手机控”对策分析
第三节 企事业人员“手机控”应对策略
一 企事业人员“手机控”问题表现
二 企事业人员“手机控”对策分析
第四节 中学生“手机控”应对策略
一 中学生“手机控”问题表现
二 中学生“手机控”对策分析
第五节 农民工“手机控”应对策略
一 农民工“手机控”问题表现
二 农民工“手机控”对策分析
结语
附录 青年人群手机使用状况调查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