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的幸福效应研究--消费不平等视角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9307155
  • 作      者:
    作者:王文锋//郭锦墉|责编:王秀田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4、2016和2018年数据构造的平衡面板数据,围绕互联网使用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消费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互联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应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网络建设质量,为农村居民的互联网可及性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多途径推动农村居民触网,特别是主观幸福感低、低龄组、低收入组或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并积极引导农村居民的互联网使用行为,真正实现互联网对农村居民赋能,增强其追求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能力。重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以及互联网使用和消费不平等在提升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中的重要作用,为通过互联网使用实现消费公平和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的政策启示。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意义与目标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标
二、文献综述
(一)消费不平等的相关研究
(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三)互联网使用、消费不平等及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框架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框架结构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农村居民
(二)互联网使用
(三)消费不平等
(四)主观幸福感
二、理论基础
(一)相对剥夺理论
(二)可行能力理论
(三)社会比较理论
(四)社会偏好理论
三、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说明
二、数据处理过程
(一)数据库匹配
(二)样本筛选
(三)缺失值处理
(四)异常值
(五)特殊值处理
三、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的测度
四、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互联网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消费不平等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主观幸福感描述性统计分析
五、主要变量的交五分析
(一)互联网使用与消费不平等的交互分析
(二)互联网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交互分析
(三)消费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的交互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消费不平等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与分析框架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
(二)模型设定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互联网使用对总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二)互联网使用对分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三)互联网使用对分类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四、稳健性检验
(一)工具变量法
(二)替换解释变量
(三)被解释变量再测度
五、作用机制分析
(一)收入效应
(二)信息渠道效应
(三)购物渠道效应
(四)社会资本效应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消费不平等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与分析框架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
(二)模型设定
(三)估计方法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总消费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二)分项消费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三)分类消费不平等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四、稳健性检验
五、作用机制分析
(一)主观社会地位机制
(二)人际信任机制
(三)未来信心机制
六、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互联网使用、消费不平等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与分析框架
二、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
(二)模型设定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二)互联网使用、消费不平等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四、异质性分析
(一)分位数回归
(二)个体特征异质性分析
(三)区域异质性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启示
三、研究展望
附录
附表1 互联网使用广度与消费不平等的交五互分析
附表2 互联网使用深度与消费不平等的交互分析
附表3 互联网使用广度、使用深度对总消费不平等影响的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
附表4 收入效应机制(一)
附表5 收入应机制(二)
附表6 信息渠道效应机制(一)
附表7 信息渠道效应机制(二)
附表8 购物渠道效应机制(一)
附表9 购物渠道效应机制(二)
附表10 社会资本效应机制(一)
附表11 社会资本效应机制(二)
附表12 互联网使用、交通通信消费不平等与主观幸福感
附表13 分位数回归结果(一)
附表14 分位数回归结果(二)
附表15 个体特征异质性(一)
附表16 个体特征异质性(二)
附表17 区域异质性(一)
附表18 区域异质性(二)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