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瘾以为戒(网络成瘾背后的心理学)/互联网心理学书系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090662
  • 作      者:
    作者:刘勤学|责编:关雪菁//朱安润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勤学,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专家,湖北省心理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与家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家咨询师。
  采用跨学科视角和多元方法,围绕“数字科技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分别从适应性和病理性视角,系统探讨网络技术使用、智能手机使用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
  深耕网络成瘾领域十多年,是国内早开展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研究关注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影响后效、预防干预等多个方面,出版《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团体治疗》《青少年在线社会沟通与行为:网络关系的形成》等著作,成果获朱智贤心理学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为何会沉迷网络,欲罢不能?当网络使用突破自控边界,我们应该怎么办?网瘾戒断到底是一门生意,还是一门科学?网络成瘾心理学家深耕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十余年,从4个理论视角全面介绍网络成瘾是如何定义、如何形成的。详析4种网络成瘾类型: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色情成瘾。为关注网络成瘾主题的家长、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测评、干预和治疗的具体建议与方案。
展开
精彩书评
  ★该书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兼具学术性、知识性和应用性的网络心理学著作。全书从横向与纵向的整体视角出发,从心理学研究的视角,对网络成瘾的界定、测量方式、亚类型特征和对个体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周宗奎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网络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该书基于网络成瘾领域的研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体全面的系统梳理。全书框架完善、内容翔实:既有对互联网诞生与发展的整体回顾,又有对网络成瘾概念和亚类型的聚焦梳理;既有对个人易感因素的微观探讨,又有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既有对网络成瘾研究和模型的理论梳理,又有对测量、干预与治疗的实践指导。
  ——雷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网络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健康上网”的影响因素
  影响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的因素繁多且看似杂乱,实际上它们均可以被归为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也可以被称为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同伴因素、教师因素和社会因素;内部因素也可以被称为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人格特征、心理动力及生理因素等方面。(一)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
  家庭在青少年是否能够健康合理使用网络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已有很多研究表明了家庭因素和青少年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者通过访谈法发现家庭因素集中反映在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方面(郑思明,2007)。另外,其他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后,母亲心理控制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李丹黎,张卫,王艳辉,李董平,2013)。虽然迄今学术界对于家庭因素与青少年健康合理使用网络之间的关系还缺少系统性的研究,但我们可以推测,亲密、平等、互相尊重的亲子关系,合理的教养方式以及良好融洽的家庭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增进青少年的健康上网行为。
  2.同伴因素
  研究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变量水平后,同伴团体的问题行为水平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自身的问题行为(侯珂,邹泓,刘艳,金灿灿,蒋索,2014)。在关于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研究中,通过考察同伴侵害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Problematic Online Game Use,POGU)的影响,研究者们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后,同伴侵害仍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陈圆圆等,2016)。此外,同伴侵害不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还可以通过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而间接预测青少年问题性网络游戏使用。一项关于网络游戏宣传广告对青少年玩家购买行为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广告刺激下,同类群体或亲密群体对个体的游戏购买行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陈璐,2012)。综上可知,同伴因素能够影响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当青少年处于一个周围同伴都能够健康合理地使用网络的环境中时,个体将有更大的概率健康地使用网络,出现网络成瘾行为的概率也会相应减小。但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3.教师因素
  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媒介,他们的言行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魏姜涛,左光霞,2008)。因此,教师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重要因素。虽然在一项访谈研究中,较少有人提及教师因素对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有较明显的影响(郑思明,2007),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一因素。与现如今相比,十年前青少年网络普及率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出现的频数很低,且信息技术课并不像今天这样受重视。上述原因可能导致当时教师因素在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中的占比相对较小,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现如今教师的作用仍微乎其微。不同教师发挥的榜样因素不同,能够很好地利用榜样作用的教师自然能更加促进学生的健康上网行为。
  4.社会因素
  如今,人们身处一个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发展迅猛的时代,青少年所接触的常见网络信息将影响其观念,进而影响其行为。各种唯美的或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网络游戏宣传广告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中层出不穷,各种短视频APP的出现和对其的大力宣传等,无不在诱惑青少年坠入其中。但是,网络监管系统却防不胜防,无法及时清除会干扰青少年发展的不良信息。不过,网络监管系统也在不断发展,“网警”制度等其他措施的逐渐完善,或许将会让青少年在健康上网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轻松自如。
  (二)内部因素
  1.人格特征
  研究发现某些人格因素会对青少年的健康上网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自制力、自信心和乐群开朗性(郑思明,2007)。其中自制力在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中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较强的自制力能够对健康上网行为起直接的积极作用。此外,有研究者发现,自信心水平越高的个体越会较多地采用积极的行为应对方式(王玲,2003),这一点在网络使用中的体现便是:青少年自信心水平越高,越容易出现健康上网的行为。
  2.动力性认知因素
  郑思明(2007)指出,动力性认知因素包括个体的互联网态度、道德态度、现实目标以及兴趣。互联网态度是指青少年关于互联网对个体及社会的积极影响的知觉和操作以及个体使用互联网的难易程度。道德态度是指道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现实目标和兴趣则分别指的是青少年现阶段的目标和兴趣。研究表明,道德态度可以直接影响道德行为意图,继而影响健康上网行为。当学生意识到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并看到它们的好处时,他们便倾向于使用该技术(Zhang,2005a);而当学生知觉到互联网更多的用途时,其对互联网的满意水平就会更高(Zhang,2005b)。因此,当青少年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互联网,并能较熟练地对其操作运用时,他们便能够成为主动的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上网者。此外,研究者发现拥有长远目标,并掌握把长远目标分解成短期目标的能力能够帮助青少年磨炼自制力,而广泛的兴趣爱好则能帮助青少年塑造乐群开朗的性格,从而促进其健康上网行为(郑思明,2007)。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什么是网络成瘾
第一章 网络时代的变革
第一节 网络的诞生与起飞
第二节 网络时代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 网络成瘾的界定
第一节 概念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 概念争论及归属
第三节 成瘾亚类型
第三章 网络成瘾的流行特征
第一节 网络成瘾的流行率及群体特征
第二节 网络成瘾流行率的文化差异
第四章 网络成瘾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网络特征视角
第二节 个体特征视角
第三节 交互视角

第二部分 网络成瘾的影响与形成
第五章 网络成瘾对个体的影响
第一节 身体和认知层面
第二节 心理和人际层面
第三节 综合性损害
第六章 网络成瘾的个体易感因素
第一节 生理特征
第二节 人格因素
第三节 动机因素
第七章 网络成瘾的环境影响因素
第一节 家庭因素
第二节 同伴和学校因素
第三节 社会环境因素

第三部分 网络成瘾的类型
第八章 网络游戏成瘾
第一节 概念及测量
第二节 影响因素
第三节 影响及干预
第九章 网络关系成瘾
第一节 概念与测量
第二节 影响因素
第三节 影响及干预
第十章 网络信息成瘾
第一节 概念及测量
第二节 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 网络色情成瘾
第一节 概念及测量
第二节 影响因素及干预

第四部分 网络成瘾的测量与干预
第十二章 网络成瘾的测量
第一节 测量工具的发展
第二节 测量中的共病
第十三章 网络成瘾的干预与治疗
第一节 个体干预
第二节 团体干预
第三节 家庭干预
第四节 综合性干预
第十四章 健康合理使用网络
第一节 如何实现健康上网
第二节 预防性干预的方法和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