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的时代表征与引导对策研究》:
青年亚文化是青年这一特定群体创造、践行和流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归纳研究新媒体时代流行的“丧文化”“宅文化”“佛系文化”为时代表征的青年亚文化,全面分析青年亚文化的生成机制、时代语境、文化符号、社会功能与引导策略等,深刻归纳与研究青年亚文化的时代性特征。可见,青年亚文化兼容了亚文化与青年群体的共有规律,从而具有与社会主流文化不同的、独有的时代性特征。
(一)行为的抵抗性
“对抗”在青年亚文化研究中,是关键词之一,这个词亦是伯明翰学派早先在青年亚文化领域研究的重要成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更呈现出一种抵抗性的姿态。①青年亚文化是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的,是青年群体存在着与社会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从而青年亚文化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存在边缘性和行为抵抗性,而在青年群体趋于政治社会化的趋势中,由于青年的思想正在成长,还没有形成比较彻底与稳定的社会化结果,所以青年在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亚文化,容易导致价值观的认同危机,青年亚文化没有力量同社会的主流文化抗衡较量,且其在社会主流文化的竞争中亦是处在边缘性弱势的地位。青年亚文化源于社会结构矛盾、阶级问题以及相应产生的文化矛盾,目的是解决主流文化中仍然存在的阶层矛盾问题,为各种社会问题提供“象征性的解决方案”,尽管这种抵抗最终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但能通过风格化的抵抗表达出青年群体的要求,表达出草根青年群体对强势文化的不满和弱势群体的同情。②那么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与社会阶层分化的不断深化,不同类型利益资源配置分化,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异同群体的利益集团的矛盾偶有发生,道德恐慌与社会焦虑不断加深,青年群体面对这些社会消极现象感到迷茫、恐慌、苦恼、不安与焦虑,面对社会挫折与社会焦虑,青年群体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与存在,体现青年群体独特的心理意识与话语权力,青年亚文化以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抵抗性行动来表达自身的价值关怀与行动指南,青年亚文化的抵抗性文化行为预示着,必须提升青年自身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存在感,同时也要给青年群体提供价值导向,做引路人,给他们以精神支持和精神关怀。
(二)风格的独特性
青年亚文化用显著区别于社会主流文化的风格和式样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它与一般的文化冲突不相同,这种文化的偏离使得青年亚文化打上了容易辨认的文化标记与痕迹。“存在于成人鼻子底下的另类文化,它拥有不同的语言,特殊的象征符号记忆和更为重要的价值系统。所有这些使它远离了主体社会所建立的体系和目标。”①可以这样说,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绝对性竞争优势的限制,青年亚文化选择了独特的、奇异的、抓人眼球的文化行为来抵抗主流文化的包容与消解,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中随时随地体现出个性化、独特性追求,以“自嘲自黑、挖苦讽刺、肆意评论、恶搞恶评”等错误文化符号,体现着青年亚文化的独异性与非规范性。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兴起,给青年亚文化的个性表达方式提供了便捷的载体,使青年亚文化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对时尚符号的应用实现个性的张扬、表达心理上的反叛和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反抗,极大地嵌入青年的日常生活中去。例如前些年网络上的“杜甫很忙”恶搞一事。虽然“恶搞”本身的颠覆性极强,但恶搞的生命力短暂异常,这是因为恶搞的文化资源是对多种属于主流的文化要素进行的改编、解构和嫁接,恶搞既无完整体系,又无任何文化生命力。所以也无须过于担忧,诸多青年亚文化的文化产品抑或文化行为只会经过短暂的兴奋之后而消亡,徒留空虚的心灵、空白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冲突矛盾更深的加剧现象。
(三)结局的收编性
因为青年亚文化主要是通过反叛、解构的方式来消解社会主流文化,青年亚文化由于缺乏稳定的社会心理与行为方式而生命力极其微弱和短暂,所以其文化根基具有脆弱性、阶段性的特点,这就导致其在与社会主流文化的竞争方面从根本上就处于劣势。为变弱为强,青年亚文化也通常通过极端反叛、戏谑、解构社会主流的文化方式来彰显其自身的独特和实现其诉求的表达。这就诸如十多年前的令人大跌眼镜的“芙蓉姐姐”“80后”木子美等极端行为,用自身赋予的前卫性树立起解构正统文化的雄心。这种青年的亚文化竞争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比如“约炮”行为充斥着所有社交软件、维护支持同性恋爱、越发开放的性文化等,十分强烈地冲击着主流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文化竞争行为虽然也在短时间内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和分析,但在狂欢愉悦之后仍然是受到社会主流文化的质疑和批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这对概念随着时代发展会发现,亚文化也会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社会主流文化也会逐渐被边缘化,青年亚文化完全有可能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社会主流文化吸纳与“招安”青年亚文化,从而丧失其独立性与反叛性,从而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二是商业文化收购青年亚文化,使青年亚文化失去自主性与独立性。
(四)地位的边缘性
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概念,它一般属于与主流社会群体不同的次级群体、边缘群体。亚文化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基本上是处于社会低端与中端,尚未取得社会主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文化形态,已经被纳为从属、次要和支流文化之中,代表社会中处在边缘群体的利益,它是某一次级群体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①由亚文化的概念与理论内涵可以看出,亚文化较之社会主流文化来说,其地位具有边缘性的特征。亚文化有着与主流文化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主流文化采取抵抗、颠覆的态度。②青年亚文化补充与消解了主流文化,当前网络虽已赋予个体相对自由的活动和表达空间,但社会主流文化网络传播始终是占据绝大部分网络空间,拥有主导权和话语权,而处于边缘的青年亚文化群体拥有的话语权实则不多,所以不可能为大众所广泛认知和接受。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