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的思想、人物与文献
《解深密经》思想研究的展望
《玄奘唯识学的基本问题》结语:时间与认识——兼论佛学研究的“世界3”
所分类体系中“遍行”概念的考察——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
《大乘庄严经论》的三性说
唯识宗对“无作用”的界定
试论《大乘庄严经论释》的汉译——与佛教的中国化有关
读日本“古写经系”《续高僧传·玄奘传》札记
窥基与唯识宗法统的建构
唯识古学相关问题
再探真谛汉译唯识佛典的“阿摩罗识”思想
依识境关系论唯识古学与今学“虚妄分别”的意涵
唯识学与部派思想及其他
禅定实践中的阿赖耶识(Alayavijnana)的意义
说一切有部“等起”概念之研究
“先轨范师”及其色心互熏说
关于“不共无明”的探讨
部派时代随眠与缠的论诤
说一切有部“心性”思想研究:以玄奘译《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为线索
《金刚经》汉译的相、想通假问题——关于窥基《金刚般若经赞述》相关问题的语文学考察
明清及近现代唯识学与中国哲学
唯识学“刹那”义对中国近代形而上学的影响
“气质”之可变与不可变——《大学》释义与朱子“变化气质”说对唯识学“种子”说之借用
方以智对《庄子》的唯识学解读
唯识学与现代新儒家对知识论的建构
唯识量论与因明
根本智与加行智的认识结构分析
“过去”如何显现于“现在”——唯识学的“聚集显现”问题
从遍计所执性的形成试析唯识学视角中的认知歪曲——以《摄大乘论》为中心
《成唯识论述记》中的因明比量释读——以破胜论法执为例
月称对陈那“现量离分别”定义的批判——《净明句论》(PsP 1,§§108—123)译注研究
认知科学与认知哲学
生成的自我——来自生成论和佛学的研究
“我”=觉知
如来藏思想的海外研究
《十门和诤论》 “佛性有无门”:解释与特征
以见性本净,烦恼本来无——D.S.鲁埃格教授的《如来藏说与种性说》-
经典文献翻译
宝藏寂《三乘建立论》译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