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0.00     定价 ¥ 89.9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7699048
  • 作      者:
    作者:(英)沃伦·贝格尔|责编:房芳|译者:常宁
  • 出 版 社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 这本书是关于“提问”的经典力作,曾入选《企业家》网站(Entrepreneur.com)年度25本zui令人惊叹的图书、《赫芬顿邮报》年度改变思维的10本必读书、《大西洋月刊》旗下新闻网站Quartz评选的年度必读的13本商业类图书、美国知名的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评选的年度夏季20本最佳商业类图书、IDE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推荐的创意领袖必读的5本书、福布斯网站创意领袖暑期必读书。

● 很实用,实操性特别强:全书配备了32组提问练习和6个提问清单,拿到手就可以用。

● 伟大的创意与价值百亿的生意可能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无论你是谁,都可以通过这本书学会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进而生发新的创意。

● 多领域专家巨力推荐:《有效提问30讲》课程研发者关苏哲、秋叶品牌创始人秋叶、《纽约时报》畅销书《驱动力》作者丹尼尔·平克,IDEO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蒂姆·布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苹果公司前首席宣传官盖伊·川崎、保洁公司前首席营销官吉姆·施滕格尔鼎力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展开
作者简介

沃伦·贝格尔(Warren Berger)

● 提问家,创新专家,资深记者。 

● 多年来研究过数百位领先全球的创新者、创意家与创新思考者,了解他们如何问问题、如何提出富有原创性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 著有多篇有关提问和创新的文章,刊登于《哈佛商业评论》《连线》《快公司》登杂志上。

● NBC《今日秀》(Today Show)节目、ABC《世界新闻》(World News)节目、NPR《万事皆晓》(All Things Considered)节目、CNN节目常驻嘉宾。


展开
内容介绍

生活和工作中总是会出现让我们措手不及的事情,或让我们的事业陷入困境,或让我们的身心受到伤害。不管你的人生或工作正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提问家、创新专家沃伦·贝格尔告诉我们,能提出一个“好问题”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幸运的。你可能在问:

为什么我感到不幸福?

为什么我的事业会陷入困境?

为什么没有一款能解决人们实际问题的 App ?

为什么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与观众更好地进行互动和沟通?

但是,只提问“为什么”就万事大吉了吗?当我们面对难题时只问“为什么”,而没有任何后续的提问、思考、再提问的过程,那么我们就是只会抱怨和呻吟而已。

 沃伦·贝格尔多年来研究过数百位领先全球的创新者、创业家与创意思考者,了解他们如何问问题、如何提出具原创性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方式。他在《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中精炼了提出一个好问题的3个步骤,能够让我们快速掌握提问框架,进而引发新思考,生发好创意,解决当下和未来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评

提问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高级的元认知思维,它能够引导人们去推理。可以说,提问是解决几乎所有复杂问题的核心所在。期待沃伦·贝格尔的“提问书”能帮你把握住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苏哲

新关点创始人,

伟事达总裁教练,标杆企业高管团队教练,

《有效提问30讲》课程研发者

作为一名老师,我一直认为教别人答案,不如教别人学会提问有价值。但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能提出对的问题,往往意味着我们就在正确的路上,这本《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就是能帮你找到对的路的好书。

秋叶

秋叶品牌创始人

我们都知道,在探索科学、哲学和医学的过程中,提问是核心的工具。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能力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呢 ? 沃伦·贝格尔在这本书中提出的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其实就是一种“好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正确的问题,并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丹尼尔·平克

互联网趋势专家,

《纽约时报》畅销书《驱动力》作者

掌握提问的艺术,对于获得创造力与不断创新来说至关重要。所有有抱负的设计思考者都应该将本书作为必读之作,在他们寻找生活的意义与寻回遗落的好奇心时,这本书可以给他们带来灵感。

蒂姆·布朗

IDEO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IDEO,设计改变一切》作者

大多数人都认为,伟大的领导者、创新者、企业家和活动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总是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这本书打破了这个陈见,而且证明了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贝格尔在书中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例如“如果公司提出使命问题,而不是使命宣言,那会怎么样”。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阅读的书。

亚当·格兰特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

许多伟大的创业公司都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那不是很酷吗?”贝格尔能够帮助你理解如何利用提问的力量来改变世界。真正的强者会提出问题,而不只是给出答案。

盖伊·川崎

AllTop.com联合创始人,

苹果公司前首席宣传官

沃伦·贝格尔的这本书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一剂治病良方。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框架,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提出更为重要的问题,还分享了一些激励人心的故事,来展示提问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吉姆·施滕格尔

宝洁公司前首席营销官


展开
精彩书摘

停下来,退一步思考

当我们谈论提问时,通常都会提到“退一步”。比如,退一步问为什么,退一步考虑,等等。但我们要从哪里退一步呢?

当重要的“为什么”问题在兰德的脑海中浮现时,他正在度假,这一点很重要。正因为从日复一日忙碌的工作中抽出身来,兰德才有了闲暇,并能相对远离实际的商业问题,进而去思考一个非常不切实际的问题。同时,女儿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兰德的好奇心,让他可以暂时以天真的视角来考虑现实问题。由此可见,与众不同的退后方式很重要,兰德可以在度假时让自己暂时抛开原本的设想和专业知识。他停下来,不再学习更多知识,转而开始去提问。

为了更好地提问,尤其是提出根本性的“为什么”问题,我们不必非要像兰德那样去度假,也不必非要找一个 3 岁儿童陪伴左右。但我们至少需要暂时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停止了解新事物,以便能够开始提问。

让自己不再去做某件事比控制自己不去了解某件事要容易得多。世界在快节奏运转,我们需要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所以我们需要“完成”各种事情,谁还有时间去问“为什么”?

在工作场所更是如此。如果想在一个商业会议中成为不受欢迎的人,那么你可以问:“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虽然你问的问题可能是合情合理的,但大家却可能会懒得理你。不过,一个厚脸皮的门外汉有时却想要尝试一下。乔治·路易斯(George Lois)是著名的杂志封面设计师,也是一位广告大师。他还由于其颠覆商业会议的能力而著称,这不仅是因为他在论证自己的想法时充满激情,而且是因为他通常都是唯一一个在会议中积极地问为什么的人。但企业主管们可不欣赏他的做法,他们只是希望按照某种公认的明智方案来行事。路易斯回忆称,当所有人都点头表示同意时,“我将是唯一举手说‘等一下,你想做的这件事没有任何意义,你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来做这件事’的家伙”。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认为路易斯影响了会议的进程,让会议节奏变慢了。但路易斯自己明白,会议成员已经惯于按照固有行为行事了,比如他们提出的可供参考的想法或方法与在以往类似情况下的意见没有差别,他们根本就没有质疑这种方法在新情况下是不是最好的想法或最正确的方法。事实上,企业高管们需要一个像路易斯这样的人对他们提出挑战,要求其“退一步”。路易斯的自我意识很健全,也很强烈,他能够承受在会议室中成为孤独的提问者的压力。

人们往往承受着不懈奋斗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太情愿“退一步”去质疑自己的奋斗是否有价值。这不仅仅是一种商业现象,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拥挤不堪,充满各种任务、活动、娱乐和干扰,“退一步去质疑”是不可能在人们的日程表上获得一席之地的。这就意味着,有一些最重要的基本问题可能从未被提出过,比如为什么我们会沉浸于生活中的所有活动?

格雷琴·鲁宾是《幸福计划》一书的作者,她说,人们越来越不容易找出时间来“退一步并提出一个宏观问题。比如‘我想从生活中获得什么’这样的问题”。鲁宾表示,很长一段时间来,她自己同样也陷入了日复一日的循环中。“我把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日常的工作安排,甚至没有花一丁点儿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幸福,或者怎样才能更幸福。”正如前文提到的,一次雨天乘坐公共汽车的经历促使鲁宾的“退一步”时刻到来。当时,一切都慢了下来,慢到允许她进行反思:“为什么我不幸福?如果我打算为解决这个问题做点什么,那会怎样?”

由此可见,提出“为什么”这类问题的第一个原则,或许是必须有间歇,有空间。比如,会议中断时,“不懈奋斗”中的一次休憩,公交车上凝视窗外的安静时刻,等等。通常,这些都是可以进行提问的时刻。

如果想要问为什么我们需要从正在做的事情中退一步思考,就意味着我们也需要从“自己了解的事情”中退一步思考。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当我们掌握了一些自己领域内的必备技能后,往往会误以为自己变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这样的自我认知会阻碍我们的好奇心,也会减少我们接纳新思想和新的可能性的机会。尤其糟糕的是,实际上我们对那些自认为擅长的事情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了解。

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是一位神经学家,也是《人类思维中最致命的错误》A 一书的作者。他主张,我们普遍都陷入了一个思维困境:我们总是了解得多、做得少。很多年来,伯顿一直纠结于这个问题:“‘确信’究竟意味着什么?”

通过大量研究,伯顿推断出:认知感觉仅仅是一种感觉或心理触动。然而,这种感觉非常强烈,甚至可能已经产生了一种“能够确诊的流行病”:许多人都高估了自己的知识水平,对他们的“直觉”过于自信——无论走到哪里都确信自己知道更多的答案,但却很少采取实际行动。如果有这种感觉,那么你就不可能提出问题。

不太关注周围的世界也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神经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像电路一样可以快速分类、过滤甚至忽略掉每时每刻都会涌来的大量刺激因素。美国国际开发署是聚焦于社会问题的政府机关,其首席创新官莫拉·欧内尔(Maura O’Neill)对上述现象做出了很恰当的阐述。欧内尔写道:“我们的大脑已经进化到一定程度了,它可以过滤掉我们看到的大量信息,快速将剩下的信息分类,并通过类似于‘杜威十进制系统’(Dewey Decimal system)的方法,将这些信息进行归档,使其长存于我们的记忆中。

正如欧内尔指出的,人们这种普遍行为的产生是有现实理由的。过去,我们的祖先需要快速确定正在靠近他们的东西是友好的还是危险的。而今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关心怎样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从而挑选出新信息和重要的信息。因此,我们仍旧需要像我们的祖先那样能够瞬间做出判断。在判断的过程中,我们会注意某条信息,忽略其他信息,因为那些信息与我们无关,或者我们对它们不感兴趣,又或者我们已经了解那些信息了。

 


展开
目录
前言 我们都渴望答案,但首先要学会提问
第一部分 学会提问是未来的关键
01 世界由问题创造,由创意改变
因为了解而停止思考
猴子没问题,你呢
问题驱动思考,答案中止想象
一个小问题,创造一门大生意
连续专精,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时的适应
学会提问比知道答案更重要
“为什么—如果—怎样”提问框架
02 不懂正确发问的人,必遭到忽略
学学孩子,别带着标签看事情
学习悬崖,什么让我们害怕发问
强行灌输知识,不如培养提问习惯
争夺提问主导权
不懂正确发问,必遭到忽略
提问饥荒,“没问题”是因为不知道怎么问
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被质疑的

第二部分 三步提出一个好问题
03 第一步,理解问题,从一个问题引发“5个为什么”
最初的“为什么”+一系列“如果”+不断尝试“怎样”
停下来,退一步思考
为“愚蠢”问题创造安全氛围
用禅者的初心接纳更多可能性
“宛如初见”地进行观察
越是习以为常,越是值得推翻
“5个为什么”方法
别反复提考虑不周的问题
04 第二步:发现可能性,用“如果”点燃想象力
“如果”,将奇思妙想引入现实
借用别人的想法,智能重组
堆积客观信息,带着问题散步
在专注与漫不经心之间思考
“想对”容易“想错”难
05 第三步:找到解决方案,尝试”怎样让想法落地
过度思考不如立即行动
黑客之道,快速试错
犯错不要紧,但不要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挖掘全球的大脑资源
答案都是短暂的

第三部分 用提问改变商业与生活
06 做会提问的商业领袖
领导者困境
先重回初心,再确定公司的更高目标
切断与过去的联系,清除制约因素
重视事业胜过重视经营底线
为员工创造做实验的安全空间
告别头脑风暴,开始问题风暴
答案不是最终追求
给使命宣言打个问号
创建“好问的”文化
07 实践你的提问人生
好奇心最有价值
登山时不要急于插旗
别怕提问,不知道答案没有错
在不受打扰的空间“慢想”
不要问“少什么”,看自己“有什么”
尝试改变,并假装自己能成功
利用小失败,避免大灾难
用问题当杠杆,撬开大难题
远离答案,活在问题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