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原生母爱(如何告别母爱带来的代际创伤)
0.00     定价 ¥ 5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2513563
  • 作      者:
    作者:(韩)李南玉|责编:侯娟雅|译者:李芳//崔立波
  • 出 版 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不可否认,我们东方人与母亲的距离,一直都太近了。近到难以分化,只得被迫承载母亲的期待、控制、指责、投射甚至是抛弃。而这一切,在西方家庭理念传入后,显得愈发难以和解。李南玉这本书,从东方家庭的角度,解析了四类母亲给孩子带来的创伤,并给出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法。让父母做出改变确实有难度,所幸,你还能治愈自己的人生。
  一壹心理有的妈妈愿意为子女倾尽所有,但是孩子因为这份爱的枷锁寸步难行;有的妈妈无视家人的所有需求,但是孩子因为这份爱的缺失心墙高筑;有的妈妈将子女当作夫妻关系的筹码,但是孩子却沦为了这段三角关系的牺牲品;有的妈妈对子女有选择、有区别地爱,但是被偏爱的孩子和被忽略的孩子却受到同样的伤害。希望每一个读完此书的人都能与妈妈重新拥抱,与人生握手言和。

展开
作者简介

Lee Nam-ook(李南玉)

 

家庭咨询大师,被公认为韩国家庭咨询。她在德国奥登堡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德国作为家庭心理咨询专家,负责家庭矛盾的协调与解决工作。

从2004年开始,她回到韩国工作,积极宣传家庭治疗以及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的重要性,并推广了“家庭心理学”的治疗过程。她30年来共进行了3万多次咨询,目前担任德国费希塔大学的教授,韩国心理咨询学研究生院与大学的教授,也是现任首尔夫妇家庭治疗研究所所长。


展开
内容介绍

  “我都是为你好!”
  “你为什么就是不理解我呢?”
  “你能不能为我想想?”
  “要不是为了你,我……”
  对很多人来说,母爱意味着束缚、压抑和窒息。妈妈那里不再是释放情绪的心灵栖息地,而成了枷锁和羁绊。但这本书不是为了进行“因为她是妈妈,所以要体谅她”这样的无力说教,而是想要向大家传达一些负责任的方法和有意义的心理咨询经验,探索治愈心灵创伤的方法,找到和妈妈相处的恰当方式,处理好和妈妈的关系。
  在《原生母爱:如何告别母爱带来的代际创伤》中,作者基于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经验,深入讲述了各种心理辅导案例,重新审视了创伤的意义,给黑暗中踽踽前行的来访者带去一丝光明。

展开
精彩书摘

  《原生母爱:如何告别母爱带来的代际创伤》:
  心理学领域有一项著名的依恋类型实验。玛丽·艾恩斯沃斯和同事们基于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研究开展了“陌生情境”的实验。这项实验通过设定实验情境,密切观察婴儿的依恋行为,进而划分出不同的依恋类型。
  实验时间为8分钟。实验者将12个月大的婴儿与他们的妈妈安排在一间小的游戏房。2分钟后陌生人按计划进入房间,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动。片刻后妈妈独自离开,由婴儿单独与陌生人相处。2~3分钟后,妈妈返回房间。至此,实验中出现了三种需要密切观察婴儿行为和情绪表现的情景:其一,妈妈离开房间的情景;其二,婴儿与陌生人独处的情景;其三,妈妈返回房间后的情景。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婴儿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观察婴儿在不同情景中的行为表现,实验者将婴儿的依恋行为划分成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抵抗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当妈妈离开房间时表现出不安,但妈妈返回后婴儿马上感到开心,且很快从不安中平静下来继续玩游戏。实验推断,这样的孩子感受到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妥善且及时的对待,这些有利于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人格。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是“重要的人”“被爱的人…‘优秀的人…’值得信任的人”等自我认知,建立稳定信任的关系模式。
  反观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当妈妈离开房间时毫无反应,妈妈在身边或不在身边没有区别。妈妈不在房间时,婴儿待在角落里对游戏室的环境毫不关心,当妈妈返回房间后,婴儿表现出对妈妈的回避行为,甚至无视妈妈。孩子认为,妈妈一直缺席自己的生活,因此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安全,孩子必须时刻提防周围的人与事物,自己保护自己。妈妈是孩子依恋的对象,却从不满足孩子的需求,因此回避型的孩子选择不相信任何人,对任何人都不抱有期待。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没有人爱自己”“世上没有值得信任的关系”等思维认知,从而建立负面消极的关系模式。
  抵抗型依恋的婴儿在妈妈离开房间后,对房间内新奇的游戏环境丝毫不感兴趣,甚至表现出极大的愤怒、沮丧与不安。当妈妈回来时婴儿则表现出十分矛盾的行为:一方面对妈妈发火、胡搅蛮缠、抵抗接触,另一方面却又寻求接触。因为孩子在与妈妈的交往中没有得到始终如一的、充分的关爱,这就使得这类孩子形成了“他人对自己的关怀和照顾时有时无,内心不安、无法完全相信他人”的固定认知,从而建立了“与他人的关系时好时坏,不稳定、不可信”的矛盾型关系模式。
  此后,艾恩斯沃斯又提出了一种新的依恋类型——混乱型依恋。混乱型依恋的婴儿表现出肩膀低垂、手放在颈后、头部深深低垂等激烈的行为反应,显示出在陌生环境下的紧张与巨大压力。混乱型依恋与回避型依恋、抵抗型依恋同属于焦虑型依恋。
  这项实验还针对这些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了学业、朋友关系、异性关系、配偶、婚姻生活、与下一代的关系等多方面的追踪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普遍都能健康成长。他们顺利地广结良友,悠闲地享受人生,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世界以善意待我,我也回之以善意。”婚姻方面,他们会与安全型依恋人格的人走入婚姻殿堂,成为出色的配偶、优秀的父母,自然而然地也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与之相反,抵抗型依恋人格的孩子由于常以负面消极的态度看待世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呈现出焦虑、易怒的倾向,甚至影响到婚姻生活以及与下一代的关系,堪称恶性循环。而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则难与他人建立关系,多数人选择独自生活。
  但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人生并不是按照某种固定的模式进行。这启示我们,只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为解决问题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人生就会有所不同。
  ……

展开
目录

推荐语1 我和家人的故事——深入理解妈妈
推荐语2 以温暖深邃的目光,抚慰人之殷殷渴望
序言 重新书写“妈妈”
第一部分 关系的开始一原生母爱
遇见我内心深处的妈妈
人之美好/原生母爱为何沉重/妈妈是生命的起点/孩子的三大依恋人格/依恋类型实验/看待世界的不同目光/成人依恋类型测试/孩子真正想要的爱/原生母爱与成长

第二部分 重新理解妈妈与母爱
第一类:需要学会放手的妈妈
最后的疼爱是放手/未分化的爱/愤怒的种子/以爱之名的“绑架”/与妈妈健康分化/妈妈自己的人生
第二类:家庭关系中错误定位“爸爸”的妈妈
家庭中的三角关系/痛苦的孩子们/妈妈带来的悲伤/勇敢蜕变的妈妈/阻挡不幸的代代相传/摆正爸爸的位置/内心的力量
第三类:不管不顾、不会爱的妈妈
我最恨的是妈妈/我成了“坏妈妈”/我想得到妈妈的爱/重新认识妈妈,重拾内心深藏的美好/“大孩子”也需要爱
第四类:区别对待孩子的妈妈
为什么妈妈只讨厌我/公平的爱才是健康的爱/我很委屈/被动型人格/做自己人生的“预言家”
……
第三部分 家庭与母爱的巨大能量
第四部分 换个视角看母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