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劳动伦理涵养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研究/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文库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1187112
  • 作      者:
    作者:孙旭|责编:郑玥
  • 出 版 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孙旭,1987年生,南开大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劳动伦理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研究。在《中国教育学刊》《社会科学战线》《理论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论著、编著三部,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级研究课题三项,获得省部级奖励一项,完成智库成果十余项,获得重量、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十余次。
展开
内容介绍
儒家伦理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统儒家伦理能否融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之中?应该给予它什么样的地位?它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有何种价值?这些既是当代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又是颇具争议的理论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便将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家伦理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视为必须把握好的重大课题。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与历史资源,儒家劳动伦理承载着民族精神,它不但是中国人民历史生活和历史文化的表征,而且在涵养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 本书从哲学伦理学层面论证儒家劳动伦理的合理性,凝练概括出儒家劳动伦理的思想内涵,并以儒家劳动伦理与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关系为考察对象,探讨儒家劳动伦理涵养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当代价值及实践路径。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人的价值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先表现为,价值是一种关涉主体与客体的某种肯定性需要或者否定性需要的关系。如果一种事物被判定为有价值的,那么它将表明该事物及其某种属性对人存在一种肯定性的、可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关系。反之,如果一种事物被判定为不具备价值的,那么它将表明该事物及其某种属性对人存在一种否定性的、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关系。其次表现为,人应在价值关系中处于主体的地位。显然,没有人的存在,一切事物就无所谓价值,因而就不存在任何形式或内容的价值关系。就这一点而言,人无疑是价值关系的主体。再次表现为,人在价值关系中还处于客体的地位。所谓人处于价值关系的客体地位,是指人可以充当价值体。一般来说,一切对人而言具有一定的需要关系会被认为有用、有价值的,可以充当价值体,并且处于价值关系的客体地位。关于这一方面十分常见。而人作为有用的、有价值的,并且处于价值关系的客体地位,虽然也较为常见但却不易被理解。因此,人的价值有其特殊性就在于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既是价值物的享用者,又是其创造者;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价值观具有历史性。一方面,价值观会受到需要、利益、文化、风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价值观还会受到阶级关系的影响。在有阶级社会中,任何人由于利益关系的影响往往要归属于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阶层。而处于不同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的人们其获得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不同的,有时候甚至可能差别巨大,造成他们的价值观有巨大的差别。承认价值观具有历史性,就必须要承认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会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价值观的历史性还表明,就价值观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而言,其变化要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就个体价值观而言,其变化则要随着个体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敬业价值观具有丰富的道德价值。作为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核心,大力弘扬敬业价值观,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传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社会风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人们精神面貌的总体表现。健康的、和谐的社会风尚将凝心聚力传递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建立一种健康的习惯。从群体的视角来看,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否敬业,是否秉持敬业价值观,对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行业风气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反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得过且过、粗制滥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偷工减料,必定败坏整个社会风尚。从个体的视角来看,任何劳动组织都是相关劳动者一定程度的利益联合体,个体劳动者彼此之间通过生产合作或者服务合作的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为整个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在这其中,个体劳动者必然要与劳动者组织紧密联系,融入其中,并且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尽职尽责,否则劳动者组织及其生产经营活动就要受到影响,身在其中的个体势必会自断生路。特别是在全球化经济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任何劳动组织只有不断地更新理念,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坚守合法经营、诚实守信,才能保持较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信誉。然而劳动组织不懈地更新理念、勇于创新,可很多工作最终能否实施,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每一位劳动者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劳动。这就意味着,现代社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作为劳动道德重要组成部分的敬业价值观的支持。这恰恰说明,敬业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丰富的道德价值。
展开
目录
目 录
导论 1
第一章 劳动、劳动伦理与敬业价值观 14
第一节 劳动概念的多视角分析 15
一、劳动的经济学含义 15
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含义 18
三、劳动的马克思主义含义 19
第二节 劳动的形态及特点 22
一、劳动的一般特点 22
二、现代社会的劳动形态及特点 25
第三节  劳动的伦理向度 29
一、人类劳动与自然 30
二、人类劳动与社会 32
三、人类劳动与人类自身 34
第四节  作为天性的人类劳动 38
一、劳动是人自然形成的能力 39
二、劳动是人先天具有的固有属性 43
三、人是天生的劳动动物 47
第五节  敬业与敬业价值观 54
一、敬业:职业劳动的道德精神与行为方式 55
二、敬业价值观:敬业的价值认同与观念把握 57
第二章 儒家劳动伦理的思想特点 61
第一节 儒家劳动伦理的宗法社会基础 62
一、宗族与宗法 62
二、儒家伦理与宗法等级制的社会结构 66
第二节 儒家劳动伦理的思想特点 69
一、与宗法关系紧密结合的特点 69
二、与政治紧密结合的特点 72
第三节 儒家自强思想与现代功利伦理 76
一、自强不息与儒家的入世之道 76
二、儒家自强思想的伦理精神品格 79
三、儒家自强思想的现代功利化转向 81
第四节 儒家忠勤思想与集体主义伦理 83
一、忠勤思想的基本内核 83
二、儒家忠勤思想的学理构造与思想进路 86
三、儒家忠勤思想的现代语境 88
第五节 儒家己立立人思想与现代奉献伦理 89
一、儒家己立立人伦理体系的奉献意蕴 89
二、从奉献意蕴到现代奉献伦理 92
第六节 儒家劳动伦理从传统走向现代 95
一、儒家劳动伦理视域的拓宽 96
二、儒家劳动伦理话语及作用方式的转换 98
第三章 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传统、本质及涵养目标 100
第一节 敬业价值观的产生与消亡 101
一、社会分工与敬业价值观的产生 101
二、专业化分工与敬业价值观的消亡 105
三、敬业价值观具有历史性 1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形成及内容 112
一、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形成的历史条件 112
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1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本质和中国特色 120
一、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本质 121
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作用 127
三、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特征 12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涵养的目标要求 133
一、树立职业理想培育职业情感 133
二、强化职业责任遵守职业操守 136
三、锻炼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绩效 138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涵养的层次阶段 139
一、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三种层次 139
二、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四个阶段 141
第四章 儒家劳动伦理涵养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路径 143
第一节 纪律规范:敬业价值观涵养的方圆之道 144
一、纪律规范在敬业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145
二、道德规范与“为事业而劳动”的动机导向 147
三、道德纪律与敢为人先的作风生成 149
第二节 德福一致:敬业价值观涵养的基本要求 152
一、德福一致在敬业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153
二、勇担社会责任的福与报 156
三、特殊的福报:来自领导的关怀与注目 159
第三节 制度正义:敬业价值观涵养的根本保障 162
一、“给人应得”是制度正义的灵魂 163
二、建立科学的职业劳动评价制度 166
三、建立合理的个人牺牲补偿制度 172
第四节 领导带头:敬业价值观涵养的关键所在 174
一、领导带头在敬业价值观培育中的特殊作用 175
二、领导权力与道德权威 178
三、“领导带头”与政绩业绩同等重要 182
参考文献 186
后记 20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