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导 论 1
第一章 《日常生活》所确立的主题及其意义 24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重点问题 25
一、特性与个性的分野及其关联 26
二、日常生活的相关概念阐述 34
三、日常生活革命 39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意义:开启了赫勒的诸多研究领域 53
一、为现代性理论的提出进行了铺垫 54
二、是政治哲学的萌芽 56
三、为道德理论勾勒了大致的框架 59
第二章 现代性逻辑的运行及蕴含的可能 63
第一节 现代性中隐含的两种想像机制及其引导的三种逻辑 64
一、两种主要想像机制的缘起与含义 65
二、现代性中的三种逻辑 69
三、现代社会中处于支配性地位的是技术想像机制以及技术的逻辑 74
四、在三种逻辑间保持脆弱平衡的现代性 75
第二节 两种想像机制引导下的三种逻辑的失衡引发的现实灾难 80
一、现代主义想像对现在的忽视 80
二、大屠杀的悲剧 82
三、斯大林式社会主义的各种弊端 84
第三节 真正的社会主义建构的可能性及构想 89
一、缘何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 90
二、现代社会坚持怎样的社会主义? 96
第四节 不满是三种逻辑的内在深层推动力 107
一、不满的内容及推动因素 108
二、不满的根源 110
三、不满的解决方式 112
第三章 后现代视角下的现代具体的理论乌托邦构想 115
第一节 后现代视角及后现代人的姿态 116
一、后现代视角阐释 117
二、泾渭分明的后现代视角和虚无主义 119
三、后现代人面对现实的姿态 123
第二节 激进需要及其满足、激进哲学以及激进乌托邦构想 125
一、激进需要及其满足的重要性 126
二、激进哲学和激进乌托邦构想 138
第三节 具体的理论乌托邦的希望:具有个性的个体 145
一、乌托邦的承载者的转变:从无产阶级到个体 146
二、有个性个体是社会全面变革的关键要素 150
三、有个性的个体的生成 153
第四章 共和主义思想的发展:大共和制 158
第一节 赫勒的大共和制模式概览 159
第二节 赫勒大共和制模式实施的要求 165
第三节 与大共和制密切相连的概念概述 172
一、作为根基的自由、生命等普遍价值 173
二、重释现代政治概念 186
三、民主的内涵以及民主政治的运转 190
第四节 对赫勒大共和制的评析 199
第五章 分配正义中“三位一体”模式的倒置 204
第一节 当代自由理论家们的分配正义中蕴含的共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205
一、“三位一体”模式是自由理论家们的分配正义中共同的模型 205
二、“三位一体”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08
第二节 “生命机会平等”实现的前提:分配平等还是某些形式的分配不平等 212
第三节 分配正义中的关键问题:尊重的分配应给予什么? 215
第四节 倒置的“三位一体”模式实施的环境:多种生活方式的同等并存 219
一、不完备的伦理—政治的正义概念为多种生活方式的并存提供规范化基础 219
二、作为正义程序的动态正义是多种生活方式能够并存的关键 220
三、自主选择是实现不同生活方式之间转换的核心因素 222
结 语 承继与反思 228
参考文献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