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康德文化哲学(第2版)/珠海社科学者文库
0.00     定价 ¥ 1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188418
  • 作      者:
    作者:范建荣|责编:桂芳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范建荣(笔名范进),1960年1月生于安徽合肥。1978-1982年,安徽劳动大学政治系哲学专业本科。1982-1985年,安徽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史硕士研究生(导师钱广华)。1985-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德国古典哲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贺麟)。1989-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兼贺麟先生助手;1991~1996年,副研究员。1996-1998年,《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编辑。1998-2008年,黑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2008-2014年,省委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2006年和2009年挂职中联办综合组副组长、国家信访局督察专员)。2014年公务员提前退休至今,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和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康德对于西方文化的意义,正如老子、孔于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不了解老子、孔子,就不了解今天的中国文化。不了解康德,也就不了解今天的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在康德哲学中,文化作为人类开发自然(外部和内在)的一种对象化的合目的性活动,作为人诸种精神能力的发挥和创造,其基本目的是文明进步和人的幸福,其最高目的在于人格的培养、人的意志自由和至善的追求 康德文化哲学的特点,一方面在文化的实在性中追溯其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文化的可能性中直逼文化的实在性,通过分析和演绎的双重方法,证明文化是经验与理性、知识与对象、人与自然之间富有张力的统一。 康德文化哲学的目标,主要是以真善美为文化的理想,对追求这些理想的人类知识能力、道德能力、信仰能力、审美能力及其条件、范围和关系进行了批判考察、它既拒斥了形而上学的”异族统治”又杜绝了经验主义的”无法无天从人的精神本性的先验统性上,证明了一种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人类文化究竟是如何可能的 两百多年来,学术界对康德哲学的研究解读,都是围绕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这三大批判,以研究知情意三大能力和真善美三大目标为主。而本书在此基础上别开生面,以康德探究人生根本问题的方式分析解读康德哲学、即我能够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人是什么、以真善美为目标的人类文化是如何可能的。
展开
精彩书摘
  《康德文化哲学(第2版)》:
  一 形而上学的困境
  “我能够认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最初缘于康德对形而上学深深的失望,正是这种失望,使得康德萌发了重振形而上学的决心,即它能否也像自然科学那样,成为一门科学呢?
  康德认为,近来形而上学已成为不断冲突的战场,一直未能踏上科学的途径;而数学和物理学所从事的知识的革命,所取得的成绩却是那么硕果累累。因此,康德建议那些从事形而上学研究的人,把手头的工作暂停一下,问问“像形而上学这种东西究竟是不是可能的”。如果它是科学,为何不能像其他科学那样,获得持久普遍的承认?如果它不是科学,为什么它竟能继续不断地以科学自封,并且使人类的理智怀着无限希望,而始终没能得到满足?不管是证明我们的有知还是无知,我们必须一劳永逸地弄清这一所谓科学的性质,因为目前这种状况不能再存在下去了。其他一切科学都在不停发展,而偏偏自命为智慧的化身、人人都来求教的这门学问,却老是原地踏步不前。同时,它的追随者们已经东零西散,自信有足够能力在其他科学上一展才华的人们,谁也不愿拿自己的名誉在这上面冒险,而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却在这上面大言不惭地做出决定性的评论。这是因为在形而上学领域内,还没有一个确实可靠的标准,来区别什么是真知灼见,什么是无稽之谈。
  康德认为,提出形而上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否可能,以及怎样可能的问题,乃是由于人类理性非常爱好建设,不止一次地把一座塔建成了以后又拆掉,以便察看一下地基情况如何。不过,问一种科学是否可能,首先就意味着人们怀疑某种科学的实在性;这种怀疑会冒犯一些人,他们的全部财富也许就建筑在这种假想的宝贝上;因此谁要对这门科学表示怀疑,谁就必定遭到各方面的反对。有些人为他们古老的财富而骄傲自满,认为他们的财富正是古老才是合法的,他们会手捧形而上学的课本而对这种怀疑加以白眼。但是,康德认为有必要考究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所根据的条件,因为它相关普遍的人类理性的利益。
  康德说,形而上学一度为一切科学之女皇。倘若我们对其业绩抱以厚望,那么就它所担当事业的至高无上而言,它确实无愧于这顶桂冠。但当今时代风尚已变为轻视和嘲笑它,如同老妇被弃,孤苦凄凉,犹如赫卡柏(Hecuba,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之妻)所发的哀叹一样:昔我处于荣耀之巅,为拥有众多子民而自豪……而今却遭放逐,不名一文。
  从历史上看,形而上学的政权,最初为独断论掌握霸权,接着是怀疑论时时把社会所建立的秩序加以推毁。这两种哲学都使理性深陷于失望而生厌倦之情:因为独断论什么也没告诉我们,怀疑论什么也不向我们保证;它们既妨害了知识,也妨害了道德。
  这就使形而上学本身的存在值得怀疑了。这种结局导致形而上学对自身资格的摧毁。因为按照怀疑论的观点,理性对自己如此苛刻,以致怀疑论恰恰是因对理性的最重要的向往得不到满足,而感到心灰意懒时产生的。人们早在向自然界发问之前,就向理性发问,那时理性早已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普遍经验被使用着;因为理性永远在我们眼前,而自然规律却要通过辛勤的探索才能获得。形而上学就是如此,它像泡沫一样漂浮在表面,一掬取出来就破灭了,但表面上又立刻鼓起一些新的泡沫。有些人一直热心掬取泡沫,而另一些人不去深处寻求现象的原因,却嘲笑前一些人白费气力。
  于是,奇怪的命运就落到了人类理性身上:一些问题困扰着它,而它则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由它的本性强迫接受的;可是它又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超出了它的能力。理性不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陷入这种困境的。但是当它从经验中抽引出来的基本原理,开始向认识顶峰攀登的时候,很快就发现在它面前产生越来越多的新问题,理性无法解答这些问题,于是又不得不诉诸新的原理,这就超出了经验的范围,并遇到了矛盾。这些矛盾表明,原来在基础本身之中,就包含着不可能用经验方法揭露的一些错误。
  康德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要克服形而上学中独断论和怀疑论这两种世界观的错误倾向,尤其是独断论。因为独断论是形而上学失败的唯一原因,也是理性从事形而上学研究时陷入的一切矛盾的根源。所谓反对独断论,也就是反对这种假定,即认为我们可以沿袭自古以来的方法,只根据一些概念的原理来构成纯形而上学的一个体系,而不是首先了解理性是怎样获得这些概念,并且它有什么权利使用这些概念的。
  ……
展开
目录
前言 视角的转换——对康德哲学的重新理解

导论 一种文化哲学是如何可能的?
一 文化概念的词源和演变
二 文化概念的哲学透视
三 哲学与文化
四 康德与文化哲学
五 作为一门文化哲学的康德学说

第一章 我能够认识什么?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人——自然的立法者(知识主体分析)
第三节 感性-知性-理性(知识条件分析)
第四节 现象与物自体(知识对象分析)

第二章 我应该做什么?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人——自由的立法者(道德主体分析)
第三节 道德规律(道德条件分析)
第四节 善恶与福祸(道德对象分析)

第三章 我可以希望什么?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人——理想的追求者(宗教主体分析)
第三节 道德的宗教与宗教的道德(宗教条件分析)
第四节 思辨神学与道德神学(宗教对象的分析)

第四章 真善美的统一和人的文化
第一节 《判断力批判》的诞生及其主要问题
第二节 主观审美趣味判断的先验性
第三节 客观自然目的论判断的先验性
第四节 真善美与人的文化

第五章 人是什么?
第一节 认识能力的经验表象
第二节 情感能力及欲望能力的经验表象
第三节 人的特性
第四节 公民状态中的人

附 康德文化哲学的历史渊源和思想演进
一 康德文化哲学的历史渊源
二 康德文化哲学的思想演进——前批判时期
三 康德文化哲学的思想演进——批判时期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