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
(共十六章)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un),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子曰:子,男子的尊称,犹今之先生。《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指孔子。曰,说,发语之端。
②学而时习之:学,初学,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使之觉悟。《说文》:“学,觉悟也。”时,以时,按时。习,练习,复习。“习”的本义是小鸟拍打翅膀反复练习飞翔,引申为练习、复习,偏重技能。
③不亦说乎:亦,也,表示委婉的语气。说,愉悦,后来作“悦”。乎,语气的余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意不尽,故言乎以永之。”
④有朋自远方来:朋,同师门为朋,同志为友,泛指朋友。
⑤不亦乐乎:“乐”是外表快乐,“说(悦)”是内心愉悦。
⑥人不知而不愠:愠,发怒,生闷气,心中略有不平而发牢骚。
⑦不亦君子乎: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今译】
孔子说:“学了以后又按时练习,不也是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懂而我也不生气,不也是有君子修养吗?”
【成语】
不亦乐乎: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常用来表示程度极深(多用在“得”字后做补语)。
【解难】
开篇问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立身立品,学习为要,所以《论语》开篇问学。“学”是初学,启蒙;“习”是复习,练习。此章连续三问,层层递进:一是验证所学。学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后还要实习、复习,使知识和实践相互印证,是践学之乐。二是切磋所学。朋友从远方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互学之乐。三是分享所学。把所获知识传授于人,别人暂时听不懂,而我也不生气,继续诲人不倦,是传学之乐。践学是一人初学,互学是相互研学,传学是众人皆学。
“人不知而不愠”是克己,这种修养最难。弟子之中,有的孺子可教,老师乐得英才而教之;有的下愚不移,顽石不化,而老师善待弟子,平视学生,不骂人,不生气,平和雍容。非君子能如此吗?
【延伸阅读】
读书对联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清·陆润庠
论文章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清·涨潮《幽梦影》)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ti),而好犯上者,鲜(xian)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yu)!”
【注释】
①有子:姓有名若,字子有,小孔子三十三岁,孔子的学生,勤学重孝。《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整部《论语》中,只有“曾参”和“有若”被尊称为“子”,即曾子、有子。称“子”有尊敬之意,因此,《论语》一书可能是曾子、有子的学生编辑而成。
②孝弟:孝,敬顺父母。弟,同“悌”,敬顺兄长。
③犯上:冒犯上级或长辈。
④鲜:寡,少。
⑤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作乱,发动叛乱,造反。未之有,即“未有之”。
⑥务本:致力于根本。
⑦本立而道生:本,指孝悌。本立,根基树立,根本确立。道,道德。
⑧其为仁之本与:其,恐怕,大概。为仁,即“为人”,“仁”通“人”,是承上文“其为人也孝弟”而言;或解作“行仁”,追求仁道,亦可。与,同“欤”,表示疑问,相当于“吧”。礼尚谦让,不敢直言,故用“与”。
【今译】
有子说:“那些做人敬顺父母、敬顺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或长辈的,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或长辈却喜欢发动叛乱的,更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的道德就产生了。敬顺父母、敬顺兄长,大概是做人的根本吧!”
【成语】
犯上作乱:过去指对抗朝廷发动叛乱。后来指触犯上级或长辈。
【解难】
有子:孝悌是为人的根基
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孝悌根其本性,无孝悌则失其本性;孝悌首在爱亲,爱莫大于爱双亲。忠臣出于孝子之门,治国安邦必重孝悌。孝悌居诸德之首,乃立身之基,立身一败,万事瓦裂,故君子应着力于根基建设。
【延伸阅读】
延笃论孝
夫仁人之有孝,犹四体之有心腹,枝叶之有本根也。圣人知之,故日:“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然体在难备,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可无讼也。……夫曾、闵以孝悌为至德,管仲以九合为仁功,未有论德不先回、参,考功不大夷吾。(《后汉书》卷六十四《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
P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