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趣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物》:
所以明君详察事理,谨慎观察终始,做事必知其成果,有成果必知其效用,有效用必知其所生利害。做事不知其成果,有成果不知其效用,有效用不知其所生利害,叫作轻举妄动。轻举妄动,其事不成,其功不立。所以说:“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恶必计其所穷(办理美事观结局,废止恶事计后果)。”
凡是人君,都想民众有礼义。民众无礼义,则上下混乱,贵贱相争。所以说:“庆勉敦敬以显之,富禄有功以劝之,爵贵有名以休之(赏赐敦厚以表彰,禄富有功以劝勉,加官进爵以美誉)。”
凡是人君,都想民众亲近君上,顺从君意,想让民众做事胜任。而对民众不爱护,则不亲近君上,不教导,则不顺从君意。所以明君普遍施爱以亲近民众,严明教训,以引导民众。要顺应其趋势,便利其器备,爱惜其劳力,不夺农时以利民。如此,则民众亲近君上,顺从君意,做事胜任。所以说:“兼爱无遗,是谓君心。必先顺教,万民向风。旦暮利之,众乃胜任(兼爱遍爱无遗漏,这叫君心胸怀宽。必先顺教以引导,万民趋向好风化。旦暮坚持利民策,众乃胜任力尽竭)。”
治国之本有两条,第一是人,第二是事。人人都想被善用,做事定要工艺精。人有逆顺不相同,事有称量讲分寸。人心逆则人不用,失称量则事不精。事不精就有伤害,人不用则怨恨生。所以说:“取人以己,成事以质(取用于人比自己,办事成功讲实际)。”
所谓“成事以质”(办事成功讲实际),就是善用称量讲分寸。所谓“取人以己”(取用于人比自己),就是以“恕”行事。以“恕”行事,就是比照自己,自己所不安于接受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所以说:“审用财,慎施报,察称量。故用财不可以啬,用力不可以苦。用财啬则拂,用力苦则劳矣(国家用财细审查,施予报酬慎处理,明察称量讲分际。用财于民不吝啬,征用民力不过度。用财吝啬生矛盾,用力过度民劳苦)。”
怎么知道是如此:用力过苦事不精,事不精而多返工,所以说:“用力过度民劳苦。”用财吝啬则不合人心,不合人心则民怨起。因为用财而生怨,所以就叫“生矛盾”。民怨起而不复反,民众劳而不得息,势必产生破坏心。所以说:“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施报不得,祸乃始昌。祸昌而不悟,民乃自图(民众贫困令繁缛,民众苦殃令不行。施予酬报不得当,祸乃始昌无阻挡。祸乃始昌不觉悟,谋划造反民自图)。”
凡是国家没法令,则民众不知如何做事。没有制度,则办事无准则。有法令而不公正,有制度而不明确,则治理不灵。治理不灵,则国家混乱。所以说:“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戮必信,民畏而惧,武威既明,令不再行(法律公正制度明,罪杀不赦不宽恕。杀戮必信定执行,民众才会有畏惧。武威既明已形成,法令不必再重复)。”
凡是民众,无不厌恶惩罚,而畏惧治罪,所以人君严厉教导以明示,严明刑罚以警戒。所以说:“顿卒怠倦以辱之,罚罪有过以惩之,杀戮犯禁以振之(怠倦不勤以困辱,罚罪有过以惩处,杀戮犯禁以震慑)。”
治理国家有三器,搞乱国家有六攻。圣明君王胜六攻,立三器,则国家治。不肖之君,不能胜六攻,而立三器,所以国不治。三器是什么:号令、斧钺和禄赏。六攻是什么:亲、贵、货、色、巧佞和玩好。三器作用何在:没号令无法差遣臣下,没斧钺无法威服民众,没禄赏无法劝勉民。六攻的危害在哪里?答案是:虽然不听可得存,虽然犯禁可得免,虽然无功可得富。国有不听可得存,则号令不足以差遣臣下。虽然犯禁可得免,则斧钺不足以威服民众。虽然无功可得富,则禄赏不足劝勉民众。号令不足以差遣臣下,斧钺不足以威服民众,禄赏不足劝勉民众,则人君无法自守位。圣明君王怎么样?圣明君王不为六者变号令,不为六者弃斧钺,不为六者增减禄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