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英国青少年生命教育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之一。其生命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公民教育”“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之中,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学生个人、社会、心理的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珍爱生命和尊重他人等品质的培养。对英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可为我国蓬勃开展的生命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节 英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背景
一、英国文化传统中的生命思想
英国生命教育植根于其肥沃的文化土壤,英国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和坚实的理论支撑。
早在15世纪,英国人文主义著作中就出现了生命教育的理念。托马斯 莫尔(T. More)在其名著《乌托邦》中提倡一种“普及教育”的观点,主张通过普及教育来改善劳动人民贫困的生活状况,提高其生命质量。16世纪末17世纪初,科学技术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强大,弗兰西斯 培根(F. Bacon)提出了科学教育的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不仅有“知识就是力量”的重要论断,更包括“知识是形成完善人格的重要工具”的观点,体现了对“完整人格”的追求。
到了17世纪中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家开始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体现了对人之生命发展的关切和尊重。洛克(J. Locke)在《教育片论》(亦有学者译作《教育漫话》)中专门探讨了绅士教育问题,并体现了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生命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应是为国家培养通达人情世故、善于处理公私生活、懂得生活艺术的绅士,绅士们不仅心智健全,而且体质健壮。
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教育家主张,要真正促进人生命的全面发展,就应该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的“新教育”改革者也明确提出,“新教育”应以“培养能够意识到经济和社会迅速变化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到表现人格之新机会的人”为目的。
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教育者将幸福作为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追求明确的人生目标,以个体的幸福体验作为教育持久的内在动力,这是对教育价值的一种重要思考。例如,斯宾塞(Spencer)认为,“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而评判一门教学科目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看它对这个职责尽到什么程度”。换句话说,教育应该始终围绕人的幸福展开,而且*先应该学习*有助于个人幸福的学科知识。为实现“*大多数人的*大量幸福”的目标,功利主义教育者提出所有人都应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故社会应该给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功利主义注重个人的发展,密尔(Mill)曾直言:“任何人的行为,只有涉及他人的那部分,才须对社会负责。在仅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对于本人自己,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高主权者。”功利主义注重德育,主张采用“自然教育法”实施德育,反对惩罚、反对粗暴。虽说功利主义容易引起利己化、个人主义、自私主义,但其作为一种伦理学说在英国思想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它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照,还是有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
20世纪以来,英国的教育思想界基本上是自由教育思想占据支配地位,英国的教育实践也主要受自由教育思想的影响。20世纪的欧美思想激荡,在美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思潮,如进步主义、改造主义、要素主义、存在主义等。但在英国教育理论界,却是自由教育思想一统天下。自由教育思想家认为,教育的*终目的是促使人的智慧得以发展。如赫斯特(P.H.Hirst)说:“只有具有智慧的人,才可以说是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彼得斯(R.S.Peters)说:“教育就是鼓励并促进一个人通过*大限度地使用理性,成为一个充分发展的人。”自由教育强调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自由,特别是心灵发展的自由。自由教育认为心灵是人所特有的,心灵的自由发展是人的*要的本质要求。彼得斯认为,“教育使人的心灵得到自由发展,它不应该使心灵仅仅限制在一个学科中或一种理解形式中”。
纵观英国思想史可以发现,尊重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生命,注重个人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理念,以及为国家、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良好公民,是英国教育一以贯之的精神宗旨。这也是英国生命教育的思想土壤。
二、英国生命教育的现实背景
二战后,英国在医治战争创伤的同时,还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伦理观念淡漠、学生价值观的缺失、吸毒、药物滥用、酗酒、凶杀等,各种漠视生命的事件在学校层出不穷,青少年的人格健康发展、生命价值观的树立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与威胁。
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青少年的吸毒问题日益严峻。英国内政部数据显示,1975—1990年,苏格兰报告的有毒瘾者从58人增至1184人。因涉毒受到警告和定罪的人数也从1975年的500人增加到1998年的2626人。12据一项1979—1980年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苏格兰洛锡安地区的1000名15—16岁的青少年)证实,大约10%的人有吸毒经历,毒品主要为大麻、吸毒胶和各种溶剂。1991年在一份苏格兰青少年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约23%的被调查对象曾吸过毒。英国政府于1995年发布的《吸毒的共同应对》白皮书中登载了英国全国毒品滥用的统计数据。这份文件指出每年大约有300万英国人(占总人口的6%)吸毒。14—15岁的青少年中有14%的人曾吸毒,而在中心城区居住的16—19岁的青少年中42%有过吸毒经历,在20—24岁的青年中这一比例为44%。年龄在16—29岁的青少年中有24%的人长期吸食大麻。13不同来源的数据虽然不尽一致,但其所反映出的事实是确凿的,即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青少年的吸毒现象非常普遍。吸毒引发了英国青少年健康不良、性泛滥、伦理丧失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危害生命的问题。但此种现象从20世纪末开始略有好转。根据英国犯罪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在16—24岁的青少年中使用苯异丙胺(一种兴奋剂)的比例已经从1996年的12%下降到2004年的4%,其他各种兴奋剂也越来越不受欢迎。
进入21世纪,酗酒成为英国青少年的另一主要问题。一份调查显示,在680万16—24岁的英国青少年中,有190万青少年酗酒。不难看出,饮酒已成为英国青少年常态化的一种行为。戈达德(Goddard)发现,11—15岁的英国青少年一周饮酒的平均消费量显著上升。英国《每日邮报》于2009年3月15日援引一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2004年,88%的16—17岁青少年在过去12个月内曾喝过酒;59%的人曾在过去12个月内尝试过在酒吧或商店买酒,并至少成功过一次。有调查显示,2004年每个英国人平均喝下9.4升酒精。2005年,41%的14—15岁青少年在过去一周曾饮用一个单位19以上的酒精。2007—2008年大约有3727名青少年接受戒酒治疗,远高于2006—2007年的2961人,而2005—2006年这一数字仅为1902人。接受戒酒治疗的青少年中,有7人年仅9岁。令人欣喜的是,根据英国国家统计署(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的数据显示,16—24岁这一青年群体中,饮酒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在“前一周单日*大饮酒量占比”中发现,“男生饮酒超过4单元、女生饮酒超过3单元”的比例由2005年的73%下降为2017年的63%,“男生饮酒超过8单元、女生饮酒超过6单元”的比例由2005年的49%下降到2017年的43%,“男生饮酒超过12单元、女生饮酒超过9单元”的比例由2005年的33%下降到2017年的30%。另外,根据英国啤酒与酒馆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偏爱无酒精饮品,英国啤酒销量从2007年的32.39亿升,下降到2019年的20.46亿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无酒精或酒精度低于啤酒的饮品销量自2016年起逐年增加,增幅达30%。
青少年饮酒过度、酗酒成性不仅会引发酒精中毒,而且易患上多种疾病。酗酒*先会对青少年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研究发现,虽然只有一部分21岁以下的青少年被医院诊断为“酒精依赖症”或发展为肝硬化,但大量研究证实,青少年嗜酒如命确实会对身心产生不利影响。如感觉头晕、头痛、摔倒、暂时性失忆、反胃呕吐、无法上学及上班等。酒精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大脑功能,造成反应迟钝。此外,酗酒和毒品一样,容易成瘾,很难戒掉。大多数研究证实了酗酒严重的青少年要比轻度饮酒的同龄人更易于涉及不安全性行为和吸毒等违法行为。米勒(Miller)研究发现,英国青少年因酗酒而引发的若干不良行为,如表1-1所示。
表1-1 英国青少年因酗酒而引发的若干不良行为(单位:%)
英国青少年的自杀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研究称20世纪70年代以来,15—19岁青少年的自杀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自杀已成为导致15—24岁青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据《中国妇女报》2004年8月7日报道,英国媒体披露的一组数字令人担忧—青春期男生的自杀率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上升了2.5倍。2007年1月起,一年内英国威尔士南部小镇布里真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