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空间问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空间问题的缘起
二、空间问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回顾
一、国外研究理论动态
二、国内研究理论动态
第三节 研究脉络与方法的说明
一、研究脉络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核心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一、空间概念的历史流变
二、资本逻辑批判的内涵追溯
第一章 空间之维:资本逻辑批判的时代意蕴
第一节 资本逻辑批判的发生学考察
一、资本逻辑的生成路径
二、资本逻辑的双重特性
三、资本逻辑的内在扬弃
第二节 资本逻辑批判的空间话语
一、“空间转向”的历史显现
二、资本逻辑批判的“空间在场”
三、资本逻辑批判的“空间形态”
第三节 资本逻辑批判的方法论特质
一、总体性的认知空间
二、关系性的理解空间
三、内在性的分析空间
第二章 空间重构:资本逻辑运行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自然空间的变化
一、自然空间变化的表现:从“自在自然”至“人化自然”
二、自然空间变化的本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三、自然空间变化的根源:自然生产力的发挥
第二节 劳动空间的聚集
一、劳动空间聚集的原初:手工作坊的简单协作
二、劳动空间聚集的演变:工场手工业的分工
三、劳动空间聚集的升级:机器大工业的工厂制
第三节 地理空间的扩展
一、地理空间扩展的典型:城市化
二、地理空间扩展的极限:世界体系
三、地理空间扩散的样态:不平衡发展
第三章 空间扩展:资本逻辑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节 经济空间的生成
一、经济空间生成的辅助:科学与技术革新
二、经济空间生成的核心:时空转化与修复
三、经济空间生成的悖论:生产与危机并存
第二节 政治空间的宰制
一、政治空间的界定背景:政治叙事的变化
二、政治空间的全球宰制:霸权主义与帝国主义
三、政治空间宰制的实质:权力嬗变与权利结构
第三节 意识空间的构建
一、意识空间建构的开端:主体自我意识
二、意识空间建构的原相:实践的中介
三、意识空间建构的失范:虚假与物象化
第四章 空间资本化:资本逻辑演变的更高形态
第一节 空间资本化的前提条件
一、空间产品变为空间商品
二、空间商品进入流通领域
第二节 空间资本化的理论分析
一、空间资本化与土地地租问题
二、空间资本化与空间政治化
三、空间资本化与空间的拜物教
第三节 空间资本化的双重作用
一、促进“空间生产”的发展
二、诱发“空间生产”的异化
第五章 空间正义:资本逻辑反思的伦理旨趣
第一节 空问正义的问题指归
一、空间与正义的变化与合流
二、空间正义的马克思主义论域
第二节 空间结构的失衡:中心与边缘
一、全球范围内的空间结构
二、区域范围内的空间结构
三、生活范围内的空间结构
第三节 空间权利的失范:压迫与剥削
一、阶级的空间权利
二、个人的空间权利
三、国家的空间权利
第六章 《资本论》及其手稿空间思想的时代价值挖掘
第一节 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空间化
一、辨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时空辩证关系
二、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空间化的解释力
三、明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空间化的理论限度
第二节 构建马克思主义空间经济学的新研究范式
一、明确资本逻辑对空间经济的深层动力
二、剖析从“生产空间”到“空间生产”的转换脉络
三、认知生产方式对于空间经济的根本制约
第三节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间实践
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型国家建设
三、积极开展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乡村振兴战略
四、塑造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开放新格局
主要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