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所作的全面梳理、总结和发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工人运动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本书阐释简明通俗,深入浅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重温经典,感悟真理力量,坚定信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创作缘起与出版传播
任何文本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产生的,因此,深入考察文本的写作背景是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方法论前提。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一书写于1886 年1 月—2 月初,最初发表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杂志1886 年第4 年卷第4、5 期,1888 年在斯图加特出版单行本,恩格斯专门为此写了“1888 年单行本序言”,着重交代了《费尔巴哈论》的创作缘起和时代背景。
一、创作缘起
恩格斯在“1888 年单行本序言”中,主要从历史渊源、现实任务和直接契机三个方面说明了本书的写作背景,并特别指出,马克思写于1845 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 ,因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本书的附录一并刊印出版。
(一)历史渊源:完成共同夙愿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这一中间环节,最终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夙愿,也是恩格斯写作《费尔巴哈论》的历史原因。早在19 世纪40 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为此,他们共同写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阐明了他们的新世界观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对立,指出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只是在黑格尔哲学的地基上踏步不前,揭露了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但遗憾的是,由于反动当局和出版商的阻挠,本书未能公开出版。
此后的40 多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他们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曾经作了某些说明,例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第一卷)、《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中对此有所提及,但是无论哪个地方都不是全面系统的。至于费尔巴哈,他虽然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中间环节,他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因此,恩格斯深感欠着一笔“信誉债”。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恩格斯写道:“我感到越来越有必要把我们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又怎样同它脱离,作一个简要而又系统的阐述。同样,我也感到我们还要还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的狂飙突进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 由此可见,《费尔巴哈论》在某种意义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身理论演进历程的一种反思性回顾和清理,这是《费尔巴哈论》写作的历史渊源。
序
引言
第一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创作缘起与出版传播
一、创作缘起
(一)历史渊源:完成共同夙愿
(二)现实任务:批判错误思潮
(三)直接契机:应邀撰写书评
二、出版传播
(一)国外出版状况
(二)汉译版本考察
(三)研究现状综述
第二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文本结构与思想要义
一、文本结构
二、黑格尔哲学的评判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黑格尔哲学的历史语境与阶级局限
(二)作为“合理内核”的辩证发展观
(三)革命的方法被保守的体系所窒息
(四)黑格尔学派解体与费尔巴哈的出场
三、哲学基本问题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
(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三)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及其历史根源
(四)施达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混乱
四、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历史观的表现及其根源
(一)揭开“爱的宗教”的神秘面纱
(二)洞穿抽象道德准则的贫乏本质
(三)堕入抽象王国的深渊无法自拔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发生、实质和意义
(一)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
(二)吸收最新自然科学成果
(三)唯物史观的最详尽阐述
(四)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
第三章《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启示